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范春燕

福建省宁德市 寿宁县实验小学

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是习作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关注点。教学习作应围绕这两个“有”,引导学生展开习作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备以待用;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创设环境,就地取材。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水平、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积累;观察;取材;目标

从教多年,内心深知,很多孩子不喜欢作文,要教会孩子写出精彩的文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引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教学效率这个话题成了“老生常谈”。兴趣从何而来?它不是凭空的,而是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就是要有内容可供学生说和写。离开了内容,何异于无米之炊?不要说兴趣,就是“奉命而写”,也是空洞无物,或是“口是心非”地胡编乱造。习作内容又从何来?它来自生活。离开生活,就没有习作的素材。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大人写文章尚且如此,何况是刚学习作的小学生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实践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

一、学会积累,备以待用

对学生进行习作辅导的时候,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习作题目一筹莫展,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更不要说让他们把这篇习作写好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就变得尤其的重要。

其一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主张:“阅读是作文的父亲。”“学写作文必须大量阅读。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读书是学习。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字词、句式、篇章结构等言语形式知识、言语内容。如果缺乏有效的阅读输入,就很难有规范、高质量的写作输出。因此,在教学中,推进大阅读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让大学生明白读书本身的重要作用,引导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历史的,地理的,成人写的,孩子写的……都可以读。阅读时间落实到每一天的每个时间段,早上二十分钟的晨读时间诵读经典国学,中午二十分钟的书香校园,晚上二十分钟的睡前阅读。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滋养作文。

其二要及时写下来。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比较少,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对生活毫无感觉,有时侯或许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写作时的素材。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哪怕有一点点的感想,感悟都要及时写下来,抓住写作的灵感。宋代的欧阳修就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而宋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梅尧臣也随身带着口袋想到好的诗句时就随时记下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珍惜天天写日记,把每天的见闻、感想如实地记下来。这样做,一是养成天天观察生活,天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二是潜移默化地训练写的能力,三是积蓄素材以备用。

其三要多读多背。语文的学习同英语的学习一样,也有语感问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多读多背,而不能成为“哑巴语文”的学习者。当有了我们平时语文学习中所背诵下来的文章积淀时,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了。

其四要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实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不少人,遇到不少事,看到不少景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在个人情绪上,总免不了因人因事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感情。这是客观存在,它不管你承不承认,接受不接受。但为什么不少学生身处生活之中而觉得无内容可写呢?这是习作教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一个普通性问题。叶老主张写文章要“有所为而作”。学生“有所为”才会主动去找材料,要找材料自然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观察的愿望。所以,学生“有所为”需要教师教育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歌颂美的东西,鞭挞丑的东西,激发他们想说、想写的热情,敢说、敢写。这个问题解决得好,等于交给学生一支打开习作之门的金钥匙。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比如,习作要求写爸爸妈妈的爱,大部分学生除了写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怎样照顾自己,便再无话可写,其实爸爸妈妈的爱不只藏在孩子生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里,还藏在每天早起精心烹饪的早餐里,藏在雨中迎面递来的那把雨伞里.....。

三、创设环境,就地取材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他们的身心,有计划地组织文体活动,进行知识竞赛,结合节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些都是为学生习作提供材料的有效做法,也是实践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的一种具体表现。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创造一定环境,然后即要求学生把场面写下来。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来说是有效的。如事先宣布习作考试,到上课时教师却故意迟到,让学生先身处在盼望、等待、焦急之中,然后以《当老师“迟到”的时候》为题写个片断;又如发已评分的试卷的时候,按分数高低唱名发下去,让学生在急切知道自己的分数的环境中引起心理活动,然后让学生把这个过程写下来。4月3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了“缅怀先烈,放飞理想”为主题的清明节扫墓活动。五年级下册习作3“学写新闻报道”,学生亲自参加了活动后,教师指导学生把活动写下来。这种让学生置身其中,写自己的感受的训练方法,既符合“习作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写的兴趣,是综合训练学生习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坚持“从内容入手”这一原则,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材料进行说、写训练,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作家刘墉教他儿子写作也是创设环境就地取材的高手。他是这样教他儿子的:有一次他建议儿子练习“即席演讲”的时候,儿子皱着眉头说:“我不是不会讲话,只是比较慢,要先想半天,才能说得好。”第二天,刘墉指着窗前的芭蕉树,叫儿子以《芭蕉》为题,作个“短讲”,训练他的反应,并且要他立即开口。儿子说了,虽然没有结结巴巴,但才说几句,就停住,说“想不出什么好说的”。于是,借着这个环境,他给儿子上了一堂作文课,儿子受益匪浅。这种以情境为载体教学习作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总而言之,学生写作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就能建好漂亮的房子。同样的,学生积累了好的写作素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才能写出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来,因而教师要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与理解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儿童阅读的本质及其环境设计》[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