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E3骨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评估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6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分组应用抽签法形式,2组均33例,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护理前后颈椎状态分值、术后并发症情况加以比较。结果:(1)护理前颈椎状态分值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颈椎病护理后颈椎功能障碍、疼痛感分值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2)较之于对照组(33.33%)颈椎病患者,其观察组(9.09%)的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在实施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颈椎功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综合护理干预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患者颈椎关节、神经及椎间盘病变,患者一般多因颈椎长时间劳损所致,临床发生率较高,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患者颈部、肩周疼痛感较强,部分患者颈部活动功能受限,颈椎病患者生活及工作均有所影响[1]。本研究针对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护理方案进行分析,讨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6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分组应用抽签法形式,2组均33例。观察组男性患者共计18例、女性患者共计15例。颈椎病患者以42-73岁作为其年龄分布区间,(57.56±10.07)岁是患者的平均年龄水平。对照组男性患者共计20例、女性患者共计13例。颈椎病患者以42-74岁作为其年龄分布区间,(57.59±10.11)岁是患者的平均年龄水平。通过统计学软件对颈椎病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加以计算,其结果可知为P>0.05,说明2组间患者可予以对比。
1.2方法
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视为观察组,手术前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病情与手术相关流程,打消患者疑虑。术后嘱颈椎病患者予以静养,尽量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日常休息尽量以侧卧位为主,每30min更换体位[2]。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加强颈椎病患者全身血液循环水平,对于部分疼痛感过于强烈的患者,可酌情口服布洛芬镇痛,每次0.3g,每日至多不可超过1.2g[3]。指导患者日常康复训练,告知颈椎病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颈椎功能康复训练,酌患者恢复情况选择训练强度。给予患者康复治疗,其康复训练强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并期间告知颈椎病患者康复护理期间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配合水平[4]。患者治疗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始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在生活及工作中注意对颈椎进行保护。
1.3观察指标
应用《颈椎功能障碍量表》《数字模拟评分法》对颈椎病患者护理前后症状情况予以评价,分值分别为20分、10分,分数高则说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疼痛症状越严重。记录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4统计学分析
66例颈椎病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术后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写作n(%)形式,通过X2计算加以检验,计量资料(颈椎病患者护理前后颈椎功能障碍、疼痛感分值)体现为(x±S),通过t计算加以检验。其检验结果呈现为P<0.05时,差异存在。
2结果
2.1颈椎病患者护理前后颈椎功能障碍、疼痛感分值比较
护理前颈椎状态分值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颈椎病护理后颈椎功能障碍、疼痛感分值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见表1。
表1:颈椎病患者护理前后颈椎功能障碍、疼痛感分值比较[分]
组别 | 例数(n) | 颈椎功能障碍 | 疼痛感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3 | 18.53±1.06 | 8.57±2.25 | 4.58±1.09 | 0.92±0.23 |
对照组 | 33 | 18.45±1.03 | 12.70±1.94 | 4.67±1.13 | 2.22±0.56 |
t | | 0.3109 | 7.9858 | 0.3292 | 12.3356 |
P | | 0.7568 | 0.0000 | 0.7430 | 0.0000 |
2.2颈椎病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比较
较之于对照组(33.33%)颈椎病患者,其观察组(9.09%)的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0.05。见表2。
表2:颈椎病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泌尿系感染 | 切口感染 | 肺炎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总并发症 |
观察组 | 33 | 1(3.03) | 1(3.03) | 1(3.03) | 0(0.00) | 3(9.09) |
对照组 | 33 | 4(12.12) | 3(9.09) | 2(6.06) | 2(6.06) | 11(33.33) |
X2 | | | | | | 5.8021 |
P | | | | | | 0.0160 |
3讨论
作为近来年常见骨科病变之一,颈椎病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一般情况下对于轻症患者均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形式控制病情,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能够确保其临床疗效[5]。对此,本研究给予颈椎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前颈椎状态分值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观察组的颈椎病护理后颈椎功能障碍、疼痛感分值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较之于对照组颈椎病患者,其观察组的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临床常用护理形式,该形式注重对患者自身状态的评估,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临床护理工作。颈椎病患者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重视其体征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加强对于患者的身心护理,能够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提升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预后效果。
综合以上结果,综合护理干预于精准办患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阳佳良. 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特别健康,2021,1(24):155.
[2] 佟玉玲. 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19,1(3):144-145.
[3] 马庆华. 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03,110.
[4] 陈佳. 护理干预对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249.
[5] 陈翠萍,蒋耀颖,温世锋. 规范化康复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影响[J]. 广州医药,2020,51(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