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昆山, 2153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产城融合理念在城市发展方面愈发重要,直接影响城市未来建设和人们的日常出行,因此有必要对控规编制以“产城融合”为背景提出研究新要求。研究以昆山高新区新一轮编制的控规为对象,分析其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从多层次规划引领、高质量建设推动与高标准计划实施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基于此,本文对产城融合这一规划理念进行分析,给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产城融合理念;理念背景;控规编制
一、引言
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多数的城市在进行控规编制的过程中,重点考虑各片区功能的相对独立,尤其是产业与生活片区的独立,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从行政管理而言,有利于有利于片区划分,优化生活区品质,但同时又增加了通勤成本,造成城市拥堵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缓解,已对城市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本文以高新区控规为例,在产城融合背景下,对传统的控规编制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产城融合”背景下控规编制研究的意义
一般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出,往往是因为现实中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作为一个最近城市规划中提出的新理念,产城融合也是基于当下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产生的。从目前城市规划的视角分析,城市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功能分区的划分有着较为明显的界限,城市当中的各种职能相互分离。在一些城市的外围地区进行产业园区规划过程中,过分重视产业用地的集中布局,没有考虑到相关的居住和配合功能需求,对于在产业园区工作的城市居民而言,通勤时间和距离明显过大不利于城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城区内进行土地城市开发过程中,居住小区又集中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居住与就业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一个居住、服务、就业之间的完整配套服务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当中,“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等是普遍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国家也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提出通过“产城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重要举措。然而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以工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城市,发展模式演变为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促进了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但距离“产城融合”仍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需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保持同等地位,从而实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同时在进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根据当地的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实现大中小城市带动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三、昆山高新区发展概况
昆山高新区全称“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昆山市中西部区域,全域用地面积118平方公里,是在全国千强镇之首(玉山镇)的基础上建设形成的。高新区1994年由国家批准为昆山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为升级开发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全国首家位于县级市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阵营。
2018年,《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后,昆山市启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保障市域层面控规全覆盖,昆山市划分了72个控规单元,昆山高新区涉及其中16个。
图3-1昆山高新区区位图 图3-2昆山高新区涉及控规单元
控规编制面临的困境
不可否认,传统功能分区方式的编制方式,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此带来的用地指标不足、社会空间分异、基础设施弱化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也不容忽视。
4.1用地指标不足
昆山高新区以工业发展“起家”,工业是昆山高新区主要的经济命脉,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关注城区品质需求、城市形象提升,但这些势必需要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撑,然而城市前期工业化大大力发展,已占用了过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导致用地方面存在“吃力”现象。
4.2社会空间分异
由于昆山高新区城市中功能分区已较为明显,地域化的分异,导致城区与工业区初步呈现“割裂”现象,各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形成相对封闭区域,对道路交通、日常通勤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以昆山高新区内江浦路为例,江浦路是联系高新区城区与南部产业园的重要道路,然而过于泾渭分明的居住片区与工业片区,对该道路造成了较大的交通压力,即使现状局部路段已调整为单向四车道,但仍无法满足上下班高峰的交通需求。
4.3基础设施弱化
土地指标的不足,加上功能分区较为明显,导致工业区内基础设施配套的不足,以商业为例,由于工业区内缺少居住,缺少生活需求,目前高新区产业区内没有零售商业,在几十万人工作的工业区内,类似的基础设施需求是旺盛的。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产城融合”体系下控规的编制,优化城市建设与发展。
五、规划策略
昆山高新区因其特定的发展历程,对“产城融合”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昆山高新区立足自身特色,通过控制工业指标、注重职住平衡、完善设施保障、优化编制方式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控规编制。
5.1 控制工业指标
高新区为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规划对高新区范围内的工业用地指标管控,形成工业保障线,在控规编制过程中明确落实。保障线以外工业逐步腾退,或迁建或产业更新,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配置,也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图5-1昆山高新区工业保障线范围
5.2 注重职住平衡
在进行产城融合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职住平衡。很多人被产城融合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产生融合就是产业园区与城市相加在一起,忽略了居住片区的独立性。在真正的产城融合中,实际上是要求在一定空间尺度下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相对均衡。这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问题,还关乎到整个城市的结构建设。
以昆山市C02控规单元为例,工业区紧邻生活片区,保证居民离工作单位距离,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其他非机动车方式进行上下班的通勤。严格意义上而言,职住平衡能够充分实现城市和产业的协同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同时两个片区又相对独立,通过城市主干道分割,保障互相之间互不干扰。
图5-2 C02控规规划用地图 图5-3 C02控规空间结构图
5.3 完善设施保障
在实际从事发展建设过程当中,产业的配套保障设施对整个产业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产业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关产业功能和配套功能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有所不同,产业配套功能依赖于主导产业类型。因此,科学合理的配套功能和产业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全方位的规划。
进行产城融合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产”和“城”的相互关系。产业主要包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还是为了能够提供就业。而城市主要是为了实现居民能够有住所,实现“居者有其屋”。下表是各类城市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和服务面积统计表,这个表格我们可以详细的看出居民的正常出行需求和服务半径。从而进行职住平衡问题的探讨。
表5-1 公共设施服务半径一览表
出行类别 | 服务半径/km | 服务面积/km2 |
职业学校 | 2.3 | 17 |
综合医院 | 2.2 | 15 |
妇幼保健院 | 2.2 | 14 |
文化活动中心 | 2.2 | 15 |
体育中心 | 2.5 | 20 |
酒店 | 2.2 | 15 |
养老院 | 2.3 | 17 |
通过上图的表格,结合我们所说的职住平衡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当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城市的生产及生活配套设施等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和分配。
以昆山市C01控规单位为例,由于北部工业片区已基本成型,无多余用地指标新增设施配套,高新区在控规编制过程中,采用用地更新方式,在工业区内配建“工业邻里中心”,服务半径1000-2000米,满足工业区内市民的最基本的商业、医疗、文化娱乐保障。
图5-4 C01控规单元内工业邻里中心服务范围
5.4 优化编制方式
从中心结构、用地结构、布局方式、城市交通多维度出发,考虑产城融合背景下的控规编制模式。
在进行产城融合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带动城市用地的进一步拓展,高新区规划规划主管单位根据产城一体单元要求,实现各级中心的构建。同时根据城市内部的服务设施进行等级的划分,结合各级中心配置进行良好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中的产业、产业配套、居住、居住配套、生态等各种功能,从空间上依据“产城一体化”要求进行优化升级,确保能够根据主导产业类型的不同而满足不同需求。除此之外,在进行控规编制过程当中,进行了城市内部不同空间发展模式的重新组织和探索,确保产城一体化背景下控规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落地性。
结束语:
在大多数的城市规划当中,相关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规划人员对于城市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和配套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重要性缺少足够认知,存在一定的规划误区和漏洞。
在城市规划当中,要想做到产城融合,首先秉持的理念就是要做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互动”。在进行产城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城镇社区的积极性和活力,精心打造城镇社区和产业园区,将二者融为一体,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由传统的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已经开始对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作为政府规划主管部门也要尽快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产城融合的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定规划的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指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产城融合”理念的提出和进一步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理想和信念的代表,在“产城融合”理念下,对于控规编制的研究突出体现了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思想发展理念,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城市的未来发展变化。因此我们要加强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做到产城融合。
参考文献:
[1]李磊. 产城融合理念下的控规编制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000(006):89-94.
[2]赵先超, 申纪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发展思考[J]. 科技和产业, 2016, 16(5):13-17.
[3]李 磊. 产城融合理念下的控规编制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6):6.
[4]王海辉. "产城融合"理念下的开发区规划思路与对策[J]. 建筑知识,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