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81198109022827
浅谈农村校学生英语口语瓶颈的突破
万吉华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摘要: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英语教学的改革的深入,英语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说”的能力。而 “说”英语恰好成为了农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拦路虎”。 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农村校学生“说”英语能力较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大量的输入而导致的“怯说”,和缺少外部的语境创设导致的“没有机会说”。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抓住机会、主动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自由地表达思想,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呢?笔者从帮助学生克服“怯说”的心理和创设良好语言情境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口语 克服 创设 突破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有声的”(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Wardhaugh,1977)。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英语教学的改革的深入,英语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说”的能力。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之一,而 “说”英语恰好成为了农村校很多学生英语学习的“拦路虎”。 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农村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大量的输入而导致的“怯说”,和缺少外部的语境创设导致的“没有机会说”。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有开口说英语的愿意,能用英语自由地表达思想,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呢?笔者从帮助学生克服“怯说”的心理和创设良好语言情境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帮助学生克服“怯说”心理
导致农村校学生“怯说”的原因有很多,语言环境和学习资源的缺乏导致的输入不够、缺少外部的语境导致的开口的机会少、基础薄弱导致的畏惧心理、不自信等。所以,让学生“说”起来,让英语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怯说”问题。 笔者做法如下:
(一)增加输入量,奠定学生“说”的基础
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言的学习顺序是先“听”再“说”,“听”的输入数量不够时,就会影响“说”的输出质量。作为外来语言的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听力”就是大量外语浸润,形成对声音的敏感度,培养孩子辨音和模仿的能力。听力练习材料的选择可以是课本内容反复听,模仿。也可以是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外有声读物、学生感兴趣的电影、歌曲,以及英文短视频都是很好的练习听力的材料。坚持一段时间听力的大量输入,学生习惯了英语的存在,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模仿和“说”的欲望。
(二)改变学习模式,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要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增加口语练习的时间。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课后也很重要。课后,可以成立英语角,每天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有意义的,交际性的语言活动。说英语的机会多了,学生就会逐步敢说、会说,跨越“怯说”的心理障碍,积极踊跃地发言,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享受“说”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说”的同时享受“说”的乐趣,促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初始阶段,学生“说”的内容可以浅易些,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对于初次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即使说错了的,也要表扬他们的勇敢精神,鼓励他们下次再努力,给予自信,进而帮助他们彻底抛却“怯说”的心理。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口语表达不理想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生活中和课堂上缺少“说”的环境。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景,教师一要坚持合理性原则,二要保证创设环境的有效性。“合理性”,是指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一定要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性”则指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产生一种想说和爱说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多种语言情境,笔者经常尝试的有以下几种:
(一)对话式情境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对话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和人物的年龄、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对话练习。对话时,要求学生要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合理把握语情、语感、语调和语速。对话可以在两人之间展开,也可以是多名学生一起讨论;对话可以是师生之间交流,也可以是同学间的探讨。对话情景便于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在warm up 和 speaking练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
(二)演讲式情境
教师事先布置演讲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准备,然后推选代表参加演讲。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锻炼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单元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是简单感受分享,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学生开始练习时可以先写成演讲稿后朗读,有了一定积累后直接口述,同时注意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度。灵活安排演讲时间长度,利用晨读或课前时间,必要时也可以上一节演讲课。
(三)辩论式情境
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和思辨性,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反映能力和灵活变应能力。比如讲“The Olympic Games”一文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就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利与弊进行辩论。这个话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说”的热情,他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场面出乎意料的热烈。辩论中,学生想方设法反驳对方的观点,全身心的融入到了英语语言情境中,克服了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开口的习惯,尽最大努力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口语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四)表演式情境
表演,即有情节,有人物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高级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某种生活场景和情节,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些角色,通过这种形式,艺术地再现某种生活图景。例如讲“Good manners”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我就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各种角色,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什么是“Good manners”,怎么才能成为good-mannered person。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表演情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挖掘他们的表演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将语言学习融入实际生活的良好习惯。
(五)发散式情境
发散式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就一个话题自由地想象与发挥,然后组织一段语言,在小组或班级范围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学生在围绕话题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用到一些新单词,就主动的去查阅并识记。通过发散式情境训练学生口语,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能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此外,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其口语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万事开头难,只要学生敢于“说”,教师就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得体的英语来表达思想,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树立用口语进行交际的信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快乐的学习英语,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最终达到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更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