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谢怡菲

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兽医、水产等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与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动物疾病诊断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习和掌握好动物生物化学的原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于今后从事动物生产和健康的本科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农学;生物化学;问题;教学改革

引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组成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各成分在机体代谢和调控的动态过程;以及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的规律。该学科是生命科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细胞生物学学、遗传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医药等众多学科的基础,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热点。学好生物化学对学生掌握生物学整体架构以及深入学习其他重点知识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每一名生物学学习者必须面对的挑战。经过调查研究,当前生物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面临着课堂学习时间短、生物化学内容抽象且概念多、生物化学反应链长、记忆知识点繁杂、学生兴趣低等学习障碍,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程原有问题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生物化学内容多而复杂,知识点分散凌乱,且较为抽象,同学们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的形式,课堂气氛不活跃,同学们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之前采用3个老师合作授课的形式,虽然可以将每位老师所熟悉的领域较好地讲授明白,但学生们反映这种模式使他们不适应课堂节奏及氛围,因此不能很好地融入。课程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多数都还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前沿的新技术及新发现介绍较少。考核方式过于强调期末成绩,因此同学们只重视最后的突击,并不重视平时上课的学习及掌握。

2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老师们本着“新农科”提出的现代畜牧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思路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以学为本”。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畜牧人应有的担当使命、大爱情怀融入到课程中;掌握本学科知识要点及思维能力;从丰富课程资源,协调好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考核体系课程,形成立体综合的教学环境。

3课程改革实践

3.1丰富课程资源

由于本门课程的知识点涵盖从静态生化(氨基酸、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酶、维生素与辅酶、糖类、核酸化学、脂类和生物膜)到动态生化(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DNA合成、RNA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代谢调节),从简单的结构到机体内各类物质的代谢平衡,相对繁多及复杂。如何对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及简化是十分必要的,简化次要内容,突出重点。随着近几十年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也出现很多颠覆教科书的新理论、新发现,因此,我们应该结合生命科学前沿知识,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扩展丰富。如在讲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这一章节时,我们引入了最新的表观遗传学中“蛋白质修饰组”的概念,将蛋白质修饰与功能的行使之间的必要性具体展开介绍。同时还引入了最新《Nature》期刊发表的论文,介绍了从卵母细胞到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修饰的重要变化及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这样丰富的教学资源,既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也将前沿知识很好地引入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继续深造学习的热情。

3.2强化思政元素

祖国的强盛源自人才,人才源自学生。因此,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应紧紧把握思想政治这条主线,对思政课教师及专业课教师都要贯彻落实“以德育人”的基本思想,将思政元素切实融入每堂课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们方方面面感受到国家的方针政策、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力量,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刘洪艳在教授海洋专业的学生时,通过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的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的教学。这些探索,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为其他专任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鉴于以上的例子和指导思想,某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的生物化学教研组老师们对生物化学课本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共挖掘到65个要点,并进行了深入学习,力求做到在课堂中“润物无声”地对同学们进行普及。如在讲到“蛋白质结构”这一章节时,引入了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案例。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当时世界范围内人工合成的最大的具有生物性的蛋白质,科学家们将结晶牛胰岛素注射到小鼠的体内,发现小鼠会出现惊厥反应,原因是体内胰岛素的增多,因此证明了这种结晶牛胰岛素在机体内是可以工作的,也就是具有生物活性。

3.3创新教学模式

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改部分为分头上课。由于之前教研组采取的是一门课由3位老师共同上课,每个人可以静心准备自己的一部分,使讲课效果达到最好。但是近几年来,同学们普遍反映对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及上课时课堂的氛围存在不适应的现象,建议课程只设1位老师进行讲授,这样老师也比较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同学们提的各项意见和建议,教研组老师们及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革措施,从“按部分上课”变为“分头上课”,每位老师从始至终负责一个班的教学,通过两个学期这样的试验,发现教师对学生比较熟悉,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做出调整,让同学们易于接受。经过两年的尝试,效果比较理想,同学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好,同学们更加适应和喜爱自己班级的老师,并且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3.4完善考核体系

原有的考核体系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因此,会出现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突击现象,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记忆本课程的知识点,没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生物化学基础。因此,改革后,强调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将平时成绩分为出勤考核、平时作业、课堂表现3个部分,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加上期中考核,形式采用口头提问回答的形式,也锻炼、加强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最终成绩中各部分占的比例分别为:平时成绩占比40%(其中包括出勤考核占10%,平时作业10%,课堂表现20%),期中考试成绩占比20%,期末成绩由原来的70%下降到40%。这种最终成绩的计算方式使同学们更加注重过程的学习及课堂的参与程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以上是某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近几年来生物化学教研团队在授课方面总结的经验教训及尝试的探索改革之路。通过对之前问题的反思,我院生物化学教研团队在全国教育形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及时做出调整,以最大的努力培养合格的畜牧专业优秀人才,投入到我国“新农科”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慧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材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9):126-127.

[2]柳丽.“为谁培养人”的理论内涵和深化路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45-50.

[3]赵培,陶永清,武妮娜,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映射点的规划与整合研究.[J].生命的化学,2020,40(8):1435-1441.

[4]于晗,于敬波,李林林,等.“大思政”格局下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37(9):1273-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