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甄小玲

定州市马道街小学 河北定州 073000

摘要:合理地利用数学实验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了让数学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可以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对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实验;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数学实验是一种蕴含思维的数学活动。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习得知识、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从只关注结果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对于过程更重视,且有了主动学习、主动融入实验场景的意识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数学实验便是直观、形象地呈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

1数学实验教学融入课堂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解题能力都受到知识储备的限制,所以常常会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复杂。教师常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很难顾及所有学生的具体知识掌握情况。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面对教师同水平的讲解对数学知识并未全部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通过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实验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形象的一面,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建立有关概念,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率先将有关知识的重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哪一块内容是需要深度掌握的,这种重难点意识的建立,再借助实验手段能有效地理解相应知识重难点,提高掌握度。除此之外,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积极引导下参与进实验教学环境中,意识到自己对课堂的主体地位,这种身份的转变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责任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思维的有效发展。

2数学实验教学问题分析

2.1教师对数学实验教学认识不深刻

虽然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在不少教师的课堂上还是能看得见应试教育的影子。他们的课堂上也有实验教学,但是开展得并不多。有的教师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实验的开展只是流于形式,实验单一、缺乏活力,教师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呈现而忽视了学生对活动经验的积累。

2.2选择范围偏“狭窄”,缺乏可用性资源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实验资源,有部分已经由教材编写者开发而被使用,还有大量内容被忽视,未得到有效利用。实验资源的匮乏,使学生错失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发现探究方法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系统开发适合学生探索的数学实验活动,将抽象的、静态的知识讲解转变为直观的、动态的知识建构,帮助学生自主获得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3.1确立科学的实验目标

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实验,教师需要在确认实验目标时给予学生有效引导,利用从点到面、点面相联的形式,建立有效的实验目标,在实验初始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开展平行四边形的认知教学时,若把教学目标定为“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只会在完成操作实验后,对“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的结论产生粗浅认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从宏观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可以稍作变通,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主动把自身所积累的学习经验展示出来,根据观察到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进行数学猜想、测量,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信,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尽量做一个旁观者,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引导,避免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干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三角形”实验过程中,在对三角形的选择上每个学生都不同,有的选择直角三角形,有的选择锐角三角形,此时数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分别说出这么选择的原因。同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三角形设置一个实验主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实验主题进行实验,要求学生记录下实验相关数据。整个实验由学生进行制定实验主题,并通过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实验结论进行猜测,同时对实验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样自主性强的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和满足感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3.3融合史实,升华人文情怀

融合历史知识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关于数学的历史知识,而是通过引入数学历史故事的方式引导和提升学生探索和研究的动力。结合数学史讲授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故事中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实际,用数学历史故事点缀教学课堂,进而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国历史上经典的数学故事。如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教师在读完这段文字后向学生解释文字的大意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其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让兔子和鸡同时抬起两只脚,这样笼子里的脚就减少了总头数×2只,由于鸡只有2只脚,所以笼子里只剩下兔子的两只脚,再÷2就是兔子数。(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也就是(94-35×2)÷2=12(兔子数)总头数(35)-兔子数(12)=鸡数(23)。这时候,再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演算解答,学生则通过手工模拟鸡兔同笼,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说题目中给出雉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即把兔子都先当作两只脚的鸡,而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94-70=24(只),有的学生给出其他的思路。通过引入数学历史故事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古为今用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能深刻意识到我国丰富渊博厚重的历史文化。学生们在对传统经典数学题目的研习过程中,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爱国情怀也大大增强。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不仅仅只是枯燥的知识点和理论,它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数学实验不一定是深奥的,它也可以回归儿童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趣的数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知欲,而且通过亲自动手还可以加深记忆,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蕴含的奥妙。

参考文献

[1]王秀发.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26):199.

[2]张文丽.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142-143.

[3]余小静.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