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杨维维

江苏省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立德树人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根本教育任务,是新课程改革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语文学科的老师要积极开展立德树人的教学工作,以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素养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关联性

要理解小学语文对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学科德育教学,只有正确理解学科德育教学的全部内涵才能真正做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德育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文化与德育思想的双向学习。从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来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功能是纠正传统教育工作中单纯将德育教学工作划分给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老师的思维方式,要求语文学科老师能够将德育教学工作视作本学科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打破传统德育教学的局限性,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理念,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语文基础教学的内容与德育学科教育内容的关联性较高,很多课文内容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也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其中描写革命先烈、历史人物、寓言故事等课文的内容,都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老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直接的关联性,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觉自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理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品德成长。

二、基于以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展开策略

1、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实现渗透德育教学的目的

新课改教学大纲实施以后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利用自己本身的教学经验和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解,在不脱离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德育思想的理解,进而实现渗透德育教学的目的。目前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已经应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从实施的情况来看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为德育教学的渗透提供了不错的发挥空间。由此证明老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实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展开德育教学渗透的有效策略。

2、发掘现有教材中的德育教学要素,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与德育教育有相关联系的教学内容,例如颂扬革命先烈的《狼牙山五壮士》、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等课文都具有启发学生爱国思想的德育教育作用。老师应积极发掘教材中具备德育教学要素的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知识教学和德育教学相结合,于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思想渗透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完善。另外,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初期教育阶段,尽早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至关重要,语文老师应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注重学生课上、课下的思想变化,从生活学习的细节入手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逐渐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实践

1、按年级将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德育教学

小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需要进行六年的学习过程。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育时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育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所以在进行小学生的德育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智需求,按年级的不同区分出德育教学的侧重点。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首先是以一、二年级为主的前期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刚开始进行知识的系统学习,对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还没有概念,这时的语文德育培养就应该侧重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程的开篇就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此项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意义,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独立自主的人格;进入到三、四年级中期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时老师就应将侧重点放在学生个人见解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形成对身边事物的正确见解,比如通过学习部编版三年及课文《我不能失信》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到良好信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诚信理念;小学生在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分辨事物好坏的基本能力,这时老师就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及担负建设国家职责意识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描写革命英雄和开国元勋的事迹,了解国家建立的不易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目标。

2、构建具有德育特征的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主动构建具有德育特征的语文课堂,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强化课堂上的德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学的熏陶,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基础,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要构建具有德育特征的课堂环境老师首先要改变原有以自身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而老师则在一旁负责引导使教学过程在满足学生吸收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对学生的德智教育。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军神》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在叙述完课文内容后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刘伯承的身份是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刘伯承是我国建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一名军人;那么老师接着提问:“如果在你的身上割开一个伤口疼不疼,能不能忍受?”,学生通常会回答疼,不能忍受,但也有的学生会说虽然疼但是我能忍受;老师继续问:“那如果在你的身上割72刀呢?”,这时学生则纷纷回答忍受不了;最后老师引出德育教学的主题,“刘伯承元帅为什么能够忍着这么强烈的伤痛而仍然选择当一名军人?”,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的探讨,得到为解救全中国遭受苦难的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从军的结果,继而展开后续的德智教育,教导学生发奋学习,成为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合格接班人。

3、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强但也容易短时间内就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善于利用新技术提供的知识创建适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带入到学习内容所表达的情景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教学成果。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精卫填海》的课程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屏幕上播放精卫填海的相关视频音乐,让同学以观看动画的形式了解《精卫填海》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将学生代入精卫的角色以此体会精卫的不甘情绪以及精卫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将大海填平的精神。在此过程中,老师再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只要做事情有坚持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看似强大的困难,将勇敢、努力的精神品质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从而提高的德智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是德育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新课改提出以德树人理念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实现途径。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要发挥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本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德育教学的模式,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渗透。建立、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优秀的人格特质,为后期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