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323060
摘要:当前,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讲,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们的关注,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来讲,应该如何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出发,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学生
一、依据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可落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够指明教学的基本方向,是统领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而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可落地的教学目标,以此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高教学成效。
通过对当前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可知,教师应该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时,教师需要把握一条主线,即贴合学生基本认知范畴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且这一教学目标要具有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导向,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教师应该先树立起整体目标意识、目标层次意识,以形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然后确定教学目标的着力点,一般可将以下两点作为着力点:一是立足小学生的生活盲点、困惑点和疑难点;二是针对小学生的法律认知空白、认知不足之处。如此,把握一条主线并搞清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之后,就能确立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先翻阅《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研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厘清二者对不同年级的核心要求,再由此出发,按照学生所处的年段、学期把握整体课程目标,然后通过日常观察、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包括生活盲点、困惑点、法律认知空白处等),设置长期教学目标,之后分解出短期的教学目标,最后具体到某一节课的目标上,形成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一课中,该节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对于低学段学生有两个要求,分别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且经了解,学生对餐桌礼仪认知不足,对此,教师便可按照“课程整体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该课目标”的思路设计出本课的目标:学会餐前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学会用餐的基本礼仪,能够尊老爱幼。这样的目标基于一年级学生生活,定位很准确,可操作性较高,能够提高教学成效。
二、整合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教学信息载体,对于课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中的教学信息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浓缩型、典型性,但是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整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吸引力更强,从而充分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激发出来。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整合教学资源,并有效充实课堂内容,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教研组的统筹安排下,教师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按照文字版、数字版或其他分类的方式将校内已有的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课件、补充资料等进行汇总,提取出可持续利用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上共享。这里整合出来的教学资源应包括以往课堂或演示课、评课中的案例、视频、图片等,以备相应的课堂选用。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外出学习交流或网络渠道,按单元主题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资源。这里整合出来的教学资源以拓展性的内容为主,包括时政热点、生产生活实际、法治制度、心理、社会科学知识等。例如,在讲解“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教师既可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下载一些关于变废为宝的案例,也可通过网络渠道整理一些“废品对实际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的素材,将这些教学资源用于课堂上,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使学生学会了“变废为宝”的方法,形成了生态环保意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学成效
1.引入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进行多元改进,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有不同选择,教师要注意展开学情调查,掌握学生的兴趣价值取向,为学生规划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业任务。为提升游戏的合理性,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一些游戏,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活动,这样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很多契合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生活认知基础设置游戏,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机会。如在“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选择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玩翻花绳的游戏,首先通过与一个已经掌握游戏技巧的学生合作,进行动作示范,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然后再用小视频分动作展示,让同桌两人配合学习操作。通过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的适时指导,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几种简单的翻花绳动作,个个兴趣高涨。
2.展开演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创编情景剧,鼓励学生展开角色演绎活动。如果有可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角色情景剧的创编活动,使其在演绎过程中形成思想道德品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剧,给学生更多的启迪,让学生在观看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教材中有很多生活情境内容,基于此,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具体角色进行情境展现,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一幕角色演绎场景:“爸爸妈妈非常辛苦,我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情景剧,并展开演绎活动。”学生拿到任务后纷纷开展创编活动,经过一番准备,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如下:有的小组演绎爸爸在工地辛苦干活的场景;有的小组演绎妈妈半夜起来为宝宝泡奶粉的情景;有的小组演绎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抱着自己急匆匆往医院赶的场景……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对演绎活动展开针对性评价,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演绎感受。
四、结论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应该精心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从基本学情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接地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走向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志华,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2-31
[2]王翠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