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运用研究

田琳琳

山东省莘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近年来,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备受推崇,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实践成果,这主要得益于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使数学课堂焕发全新的生机和活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运用研究

引言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是核心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础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有很大帮助。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从学科特点上看,小学数学重点研究的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对于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足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创设实验情境,锻炼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

情境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实验情境就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种。实验情境可以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增强数学课堂的探究性和互动性,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凸显。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力突破情境式教学实践的局限性,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积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从而通过丰富的实验课程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双手,锻炼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流程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需求为学生编制实验方案,准备充足的实验工具。例如,如果实验探究内容是图形类的,教师就可以将实验操作方法整理成微课件,同时为学生提供纸板、剪刀、彩笔和胶水等实验工具,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实验微课方案。如果学生对实验操作方法存在疑惑,教师就应该给予细致解答。第二,完成数学实验的预习和材料发放工作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轮流对各组学生实施实验指导,确保每组学生都能顺利解决实验任务。最后,教师还应该鼓励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汇集学生在数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无法自主解决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答疑解惑,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发挥实验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效用。

二、提升组织能力,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课堂的不可控性会比以往大很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前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订相应的抑制举措。首先,教师应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储蓄,为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做好理论支撑。并通过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来吸取课堂管理经验。当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可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还应从多方面入手设计教学情境。新手教师需注意避免教学衔接僵硬类问题的发生,并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以一种引导者的身份来指引学生前进。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征询学生的意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通过上述途径,全面推进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将数学知识内容生活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背景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内容,而且通过这种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场景,并且利用学生已有的物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让学生自己进行定价,然后进行模拟购物,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1元,学生在进行购买铅笔时,会体会到10角就是1元,接着实施数10角的活动,这有助于学生理解“1元=10角”。另外,学生在取币、换币付钱等过程中,也能充分熟悉人民币,并且学会简单的计算,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民币的真正价值。此外,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科学、有效的生活情境教学,使学生可以在熟悉的数学环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并且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和规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熟悉的钟表、墙角以及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角的概念,然后利用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例如,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作角的边?角有几种?在这些生活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尚不成熟,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教师如果以自身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地导入教学内容,引出对应的教学情境,学生便会觉得极为枯燥。这种生硬式的教学导入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目的。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取向设计教学活动,尽量借助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表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学习这堂课的意义有哪些,学完这堂课后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等。既能让学生明晰学习本课知识的意义,也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确保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都了然于胸。其次,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多与学生交流,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兴趣取向。再次,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及班级学生的综合特性展开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带有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对应的学习技巧,就需要在再次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注重对学习技巧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场景,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方面善于应用相关技巧。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利用模型解答实际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关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83-84.

[2]唐海霞,李永响.关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18.

[3]王斌.刍议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