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新时代课改的背景下,国家对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当下,开展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很有必要性。校本课程是小学劳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小学劳动教育 校本课程 实践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在 2015年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也强调开展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必要性。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明确指明了小学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在各大教育会议中,许多专家学者也在为劳动教育建言献策。基于对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小学结合劳动教育开设的校本课程、节假日开展的劳动教育都让人感受到了劳动教育在小学的勃勃生机。
(二)国外研究现状
根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校园和家庭,日本的劳动课程体系历史悠久,备受认可。劳动课程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小学生要上家政课,进行烹饪基础、服装整理、田园种植等课程体系,学校会给学生创造因地适宜的劳动学习和实践条件。
德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融入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并贯穿于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德国十分重视劳动教师师资的实践能力,强调教师必须在各类教学范围和学习场所同时具备高等教育教学法和职业经验,才可能定向成为劳动教育的教师,德国的劳动教育教学法,体现了教育方法的深度专研,强调和实践的联系,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美国的劳动教育围绕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课程主要分三类,一是基于成为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二是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三是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教育。
芬兰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程及综合课程等。芬兰劳动教育不仅停留于对于某种具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并且发展孩子的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非常值得国内的劳动课程体系去借鉴学习。
二、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政策导向的推动,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重新回归到“五育并举”这一教育方针的应有高度。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不再仅仅着眼于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体力或家务劳动,也不应将其仅视为谋求工作或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而应当看到它独特的“教化”价值。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教育同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除其自身所在价值以外,劳动教育对其它四育还具有“树德”“增智”“健体”“益美”等综合功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
2.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新策略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不同节点劳动教育的渐进性,对各年龄段贯通设计,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是实现教育宗旨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但单一的学科知识课程不能让学生拥有综合发展的素质,只有让学生多与生活、社会、自然相接触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劳动品质。学校通过构建一门特色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劳动的真谛。
3.构建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充分调查、研讨,初步形成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框架,再由年级组制定不同年段的教育目标、内容及预期效果,既要考虑相对的侧重性,又要考虑到各个年段衔接的有效性。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调整、再实践,使得校本课程体系逐渐完善。
(二)主要内容
1.探究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方向
认真深化地学习《纲要》《指南》和《意见》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精神,领会其精髓,同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予以指导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适合本校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在培养目标上,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构建进阶式一体化目标体系,整体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优化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新策略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不局限于原有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而且还要注重其积极参与劳动体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同时,校本劳动课程的架构,还要考虑到学校、家庭、社会的的协作和配合,以及学生对生活、自然、社会、世界的了解、参与及实践。
3.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各学段有共同要求,同时又各有侧重。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地确定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在劳动教育方式上,将知识、技能、观念、品格等劳动教育各要素综合贯穿于各个学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小学1-6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将从生活技能、园艺种植、社会实践、整理收纳、手工制作、家政烹饪等六个方向架构,同时按不同年段设置相应的课程,既有侧重又有衔接地架构出校本课程体系。
三、研究成果
(一)全面的课程设置
劳动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学段、六个年级、六大品类,一二年级为低学段,三四年级为中学段、五六年级为高学段,六大品类分别是:手工制作类、烹饪类、收纳整理类、园艺种植类、社会实践类、生活技能类。每学期每个年级六大品类各一节课,共六节,每学年共12节课。课程的设置由低到高,由易到难,每个品类的课程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难度的延展和加深,学习能力成螺旋上升式提高。例如:劳动技能类课程的设置中,在低段主要开展简单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到了中段加大难度,除了自我服务劳动以外,还加入了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及简单的生产劳动,到了高段,则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进行更为复杂的公益劳动。
(二)完整的课程实施体系
在各个学年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研团队与一线授课老师进行反复研讨,还原并剖析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对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研究,最终由一线教师进行实践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实施产生的问题再次做出调整和完善,由教研团队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可以改善的部分再进行研讨,经由一线教师进行实践,最终形成了相对完整、完善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武秀霞“. 劳动”离教育有多远?——关于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20(3):114-121.
[2]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2020-03-27.
[3]李建妍.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策略分析 [J].新课程,2021(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