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涉及学生培养各个环节的一个系统工程。实践表明,有针对性的专业讲座,是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一次讲座为例,探讨了通过讲座来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学习兴趣;培养方法;讲座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建设良好学风的重要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辅导员加强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参与。专业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是激发学生专业归属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环节。与辅导员的日常督促相比较,专业教师的参与,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根本的一种举措。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承担着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本科专业讲座制度。从新生入学开始,未上课先听专业教师的专业介绍讲座,这也是学生听到的第一个讲座。随后,在4年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安排各种类型的系列讲座。实践表明,这种形式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自动化专业学风一直受到好评。
以一次讲座的内容安排为例,对如何通过专业讲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讨。这次讲座安排在第六学期期中,主要目的是解惑。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不同课程之间,尤其是专业课程之间,是前后衔接、互相联系的。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具有分析、设计、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教材、学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每门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会更多地注重于本课程教学任务,往往不注重穿插讲解本课程与以前所学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因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也不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去思考已学过课程在当前课程中的作用或应用途径;学习一门课,考试结束后,课本就被丢到一边,立即又投入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备考中。
如果能够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针对上述问题适时安排几次讲座,以讲述课程之间的联系为目的,选取与学生学习阶段相适应的主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将起到有益作用。下面对这样一次讲座的内容安排进行探讨。
二、讲座内容安排
讲座内容安排必须与学生已学知识相适应。这次讲座安排在第六学期期中,此时学生已学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等专业课程,本学期开设的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已近尾声,电器控制、单片机原理课程正在进行中。
具体来说,讲座以自动控制器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为主题,贯穿始终。讲座起始,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从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明确建模、分析对控制器设计的作用。随后,针对该课程重点讲授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校正,采用教材扫描图形的方式给出一个控制器校正设计的例题,使学生感到熟悉、不陌生。例题 的求解结果是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例题到此结束,但是,事情真的做完了、结束了吗?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引出讲座的主题。
讲座讨论了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器控制、计算机类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之间的关系,讲座内容还涉及了电机与拖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知识。讲座中大量使用图片,以提高学生兴趣。在讲座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讲授,多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给予鼓励或引导,起到了良好效果。
三、结束语
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涉及学生培养的一个系统工程。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安排各类讲座,只是应具备的各种措施之一。多措并举,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次讲座的时间有限,能够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有限,讲述内容也可能不够完整,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部分内容也可能讲得不到位。但重要的是,借助于具体主题(实例)的逐步展开与启发式引导,所传达给学生的理念、思路、方法和继续深入学习、思考、实践的动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更需要通过不断地思考、实践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讲座这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进行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光宙,齐冬莲.浅谈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多元化教学思想[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S2):80~82
[2] 汪木兰,朱晓春,刘坤,等.案例教学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大工程意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165~167
[3] 皮红梅,李英顺,佟维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 装备,2009,5:69~70
指导老师: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