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3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

张春桃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对体能要求极高的运动,运动员为了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以及延长运动寿命,大多都非常重视体能训练。然而结合实际发现,高校篮球体能训练工作目前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体能训练理念滞后、体能训练计划缺乏科学规划、训练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专业能力不足等。因此,为了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成绩,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体能训练对策,以形成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篮球体能训练模式。

关键词:篮球运动;体育教育;锻炼;训练

为了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运动技能,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观念,要优化教学流程,让体育锻炼更有趣,帮助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训练他们的耐力、弹跳力、爆发力、肢体协调,增强团队配合,从而增强体能和体能。篮球不仅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运动品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取精神,让其拥有坚忍的意志品格,进而营造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指导,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高校应重视体育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参加。篮球运动是一种具有对抗性、集体性、观赏性的运动,竞技和趣味相结合的体育活动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欢迎。在篮球教学中,老师们经常采用动作分解、学生模拟的方法,这样做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要丰富体育锻炼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通过对篮球的接触和深度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特殊感觉,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在跑,跳,传球和投篮等运动中配合好队友,培养毅力。教师要使篮球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充分体现其优点和特色,充分发挥其健身功能,推动大学生进行体育交流,让孩子们从教室里到篮球场地去锻炼。通过积极利用智能教学手段,开展体育知识共享,培养学生严格自律、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篮球运动教学要体现职业精神,体育教师要有教学反省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为什么大学生对运动缺乏兴趣。只有在活动性的教学中,打破难点,逐步推进身体素质的训练,才能逐渐地提升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性和爆发力,并了解各个部位的作用。通过对训练方式的调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进行互动;从而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熟练地掌握篮球技术。

二、影响篮球运动能力的几个因素

2.1体能

篮球比赛是一项高度对抗的运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并能根据场上形势灵活地使用各种战术,配合队友抢断和远投。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学会基础的动作,加强下肢的力量,提高上下肢的协调性,所以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身体锻炼。通过负重训练,沙地蛙跳,单腿多段跳等特殊训练,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弹跳能力。许多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体能训练时,往往会根据现有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感觉不够好,导致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厌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由于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限,很难引起学员的深度学习,致使他们缺乏对战术知识的理解。

2.2教学模式

在高校篮球运动教学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创新和及时调整等都会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解,缺乏兴趣的激发,培训目标不明确,容易导致学员走神,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学生们对老师所传授的运球、上篮和投球等简单的机械操作,缺少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将体育训练与大学生的兴趣发展、认知水平、身体素质水平相结合,抛弃消极的教学方式,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员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训练方法,积极参与训练活动,摸索技巧,培养良好的球感。

2.3心理因素

在运用篮球体能训练时,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篮球运动的早期接触和了解战术运用之后,老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的学习方法,采取激励教育、技术辅导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他们学好篮球的信心。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否定的评价。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控球能力、投篮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生的体质和体质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并将其纳入到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交际技能,把训练法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我能行”、“我肯定能”的精神状态下,集中精力进行身体锻炼。

三、篮球运动训练的常见问题

3.1体育教学观念的落后

我国篮球运动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受到传统的训练观念的制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管理者对身体素质的认识不够科学,习惯性地把自己的认识和对身体的认识进行了解释,从而使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难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另外,目前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观念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缺乏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这直接关系到篮球整体素质的提高。

3.2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篮球运动员往往通过技术、战术等手段来弥补体能上的不足,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教练员对篮球运动和我国运动员的特征认识不够透彻,造成了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不科学的和训练计划单一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篮球运动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体育项目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单纯的耐力训练,而不是对其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的本质研究。有些教练一般都是在反应速度的问题上进行特殊的训练,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比较差的时候,教练员未对其进行系统的身体锻炼,未能充分发挥其身体潜能,提高其适应性。另外,目前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不够紧密。在篮球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是相互分离的,相应的训练项目也没有针对性,使其无法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3培训设备配备不足

篮球的专业训练器材大多是费用高昂,使得许多学校无法承受,或者购置了一些器材,由于设备维护的原因,培训受到了更多的约束。目前,篮球训练设备配备普遍不足,造成了体育和专业体育场地的混合使用,对提高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4缺乏专业教练

许多教练员注重技能训练,忽略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技能、体能和战术训练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入的了解。一些篮球教练员不能真正区别出身体和专业的训练,甚至把两者混为一谈,使其在实际的训练中出现了脱节,从而使篮球训练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部分篮球教练员的职业素质不高,采用的体育锻炼方法也比较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4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培养

4.1采用循环式锻炼提高体质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和高效完成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上、下肢的肌肉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的主要能力和外向型能力。因此,可以采用循环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篮球场上的成绩和三步投篮的掌握程度,将其分成若干组,执行传球,运球,投篮和抢断等动作。在过去的单纯身体锻炼中,老师会让学生进行回程跑、假想突破、胯下运球等运动练习,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练习起来也很困难。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可以把各种篮球运动组合在一起,进行高强度的练习。根据一定的顺序和路线,持球进行身体锻炼,保证身体锻炼的强度和力量的均衡,使学员们能够有序地提高。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根据相关的线路,进行接球、投篮和防守等动作的练习,以及跑、跳、投、抢等。在循环练习中加强了课堂的兴趣,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感受中掌握各种动作。

4.2注重教育改革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提高大学篮球运动的教学质量和提高体育健身的有效性,还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篮球运动体验。体育教学可以在微课、智能教学和混合教学中进行,同时要具备层次教学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球感和身体素质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强度的体能锻炼项目。比如,在力量练习方面,可以利用 Keep软件进行腹肌、胸肌、腿部肌肉和核心肌肉的特殊锻炼。针对不同水平的篮球运动员,制定针对性的力量培训方案,对于热爱篮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在平时多做俯卧撑、平板支撑、深蹲等非有氧锻炼。

4.3组合训练动作,优化教学效果

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能训练成效,让学生掌握基本篮球动作,使其肢体协调能力不断提升,还应推出更适合大学生的组合训练动作。教师可结合男女生体能素质的不同,在训练他们的弹跳力时,推出不同的组合训练。比如,可让男生进行沙地蛙跳、灌篮训练,让女生进行跳绳与蹦床训练。并且,要让学生做好体能训练热身,使其充分舒展身体,在运动中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发生运动损伤。可循序渐进地增加体能训练强度,提高对学生运动能力的要求,进行阶段训练测试,将其计入总成绩。

4.4进行耐力训练,培养体育品格

为了使高校篮球体能训练更具有效性,让大学生认识篮球运动,获取战术知识,还应当展开耐力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品格,促进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与坚忍的意志力。例如,可讲述耐力训练的必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将耐力训练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丰富耐力训练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长跑、卷腹、登山等训练,开展有氧运动。在同伴相互鼓励、师生有效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运动,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格。此外,还要让学生在参与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有氧与无氧运动技巧,通过运动纾解内心不良情绪。

结语

总之,新时期体育工作不仅为高校育人指明了新方向,也对体育老师授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灵活运用多种体能训练法,丰富学生篮球学习经验,注重对其兴趣培养,培养学生永不言弃、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具有独特的训练感受,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应做好教学观察,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肢体协调能力与控球能力,展开差异化教学,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能训练内容,不断积累篮球知识,感受体育学习的趣味性,最终塑造强壮的体格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董芮.我国篮球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进展——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8:129-130.

[2]陆畅.高中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方案设计的实证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3]文世雄.CBA与NBA球员传球技术应用特征的比较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高淦.近两届世界大赛男子篮球“内外结合进攻打法”的特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5]张子业.当代中锋位置技术的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6]廖开放.论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力量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