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视角下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以《中国日报》关于脱贫攻坚报道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及物性视角下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以《中国日报》关于脱贫攻坚报道为例

周月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通过语篇分析来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及物性系统是分析这一隐含关系的有效方法。新闻报道是21世纪可靠的信息源之一,但更多地被精英群体的态度所界定,并传达出主导群体的意识形态和立场,这些意识形态和立场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判断。因此,有必要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揭示隐藏的意识形态和立场。本文以《中国日报》中有关脱贫攻坚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以批评话语分析作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来探究其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及物性,《中国日报》,脱贫攻坚,新闻语篇

一、引言

贫困一直是全球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经过八年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新闻媒体对脱贫攻坚的报道层出不穷,对展示脱贫攻坚重大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日报》是我国主流媒体之一,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地位极其重要。然而,国内外对新闻语篇中脱贫攻坚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不多。本文选取《中国日报》关于脱贫攻坚报道为语料,运用及物性系统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对有关脱贫报道的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理论背景

(一)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CDA)是福勒(Fowler,1979)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自199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批评话语分析对不同的语篇进行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试图将微观语言与宏观社会结构相结合,从而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在CDA研究者看来,话语不是一种透明和中性的媒介,而是一种充满意识形态意义的媒介,它在建立、维持和改变社会权力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CDA研究者来说,批评意味着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和隐藏的权力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批评话语分析引入我国,如今大批学者对其进行系统地专业研究。在经过了初期的译介述评阶段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运用CDA的原则和方法探索话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田海龙,2009:2),对于媒体话语的研究中也广泛应用了批评话语分析。

(二)及物性系统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有着丰富的功能。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由多个语义系统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及物性系统,“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 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胡壮麟等 2005:75)。在此系统中,韩礼德将人类经验分为六种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其中每个过程有相同的三个要素,即过程、参与者和与过程相关的环境成分。

三、语篇分析

自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实施起,国内外媒体就对该事件有了密切的关注,并进行跟踪报道。《中国日报》于1981年创刊,当时中国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日报》是中国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全国性的英文报纸,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媒体之一。因此,本文选取《中国日报》中关于脱贫攻坚的报道作为研究语料,在及物性系统的视角下,对语料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露新闻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本文对语篇中出现最多的三个及物性过程进行分析,即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

(一)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即“做事情”的过程,主要是描述外部物质世界中的一些具体的行为或动作。

例1、Xi is concerned about rural revitalization. ……He called for efforts to build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well.

例2、By the end of 2020, China had eradicated extreme poverty. 770 million impoverished rural residents have been lifted out of poverty. By the World Bank standard, China contributed more than 70% to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

在例1中,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关心,他号召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小句展现出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首位。在例2中,该句描述了到2020年底,中国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这小句说明了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重大成果。将中国脱贫人口数量与全球脱贫人口数量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功。

(二)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即讲话者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

例3、“I marvel that the most populous nation on earth has overcome obstacles to eradicate absolute poverty, yet other smaller and wealthier nations have not even attempted this,” William said.

例4、“By continuing to apply the same level of resolve as it has in eradicating extreme rural poverty, China can not only build upon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already made nationally, but continue to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lobally,” she said.

在例3中美籍教授潘维廉(William N. Brown)认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可以克服困难,消除绝对贫困,而世界上其他人口较少且更富裕的国家却都不尝试。潘威廉在厦门大学任教,中西结合的经历让他在对两种文明进行评价时,既深入透彻又客观公正。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就,潘维廉深有体会。在例4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对中国消除农村地区极端贫困表示祝贺。她相信,中国如继续保持消除绝对贫困的决心,不仅能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还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该小句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脱贫成果的肯定和中国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即描述情感和认知心理活动的过程。

例5、Xi stressed that the Chengdu Plain has been lauded as a land of abundance, that such a precious land for food production must be well protected.

在例5中,习近平主席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该小句说明了习主席对该事件的重视,国家对脱贫攻坚的重视。

四、结语

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对新闻话语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国日报》中有关脱贫攻坚新闻语篇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及物性系统的三个过程: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揭示了文本背后隐藏的思想形态。《中国日报》对脱贫攻坚的相关报道是积极的、正面的,展示了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脱贫事业也有着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Fowler Roger.Bob Hodge.Gunther Kress.Tony Trew.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9:185.

【2】田海龙.批评性语篇分析在中国:借鉴与发展[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9(2):1~8.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项目名称:中国脱贫攻坚新闻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例,项目编号:S20211037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