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视角的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基于美学视角的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隋昕芥

210623199209100027

摘要:建筑审美文化教育是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筑审美学习也是一生的过程,课程着眼于根据专业知识的内容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建立建筑审美意识和基本审美判断应该具有建筑界人们所具有的基本素质。总之,在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的教育中增设强化审美能力培养的教育环节对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思考认知能力、促进掌握艺术法则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养的建筑师的必要环节,也是建筑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美学视角;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通过对学生整体性设计思维的培养,丰富了学生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建筑空间、建筑功能和建筑构造等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建筑学课程教学中,还需不断创新,以适应和丰富建筑学教育。

1建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定位

(一)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

建筑学课程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工程教育目标;建筑学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既是工科类专业又具有艺术创作的特点。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安全、建筑美术等多门课程与学科是建筑学主干课程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既包括美学的一面也包括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建筑设计就是将美学艺术和建筑技术应用于建筑构思的创作过程。建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建筑设计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高度的洞察力指导思维创作,其作品考虑的不是看起来怎么样,也不是感觉怎么样,而是设计成果用于实践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创新设计也不仅仅是创造外形,而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达,其重点在于研究人与空间和环境的关系,并且通过实践将该创新理念从二维图纸转换成三维空间,即建筑实体,从而反映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下民众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健康性、舒适性及高效节能等基本属性的需求。

(二)教学能力与教育理念

对于建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其教育教学能力既包括专业技能、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空间表达能力,也包括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河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立足河南、放眼全国、服务行业,以实现建筑设计“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的教育目标为己任,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建筑设计向可持续型和节能型方向发展。这需要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及互相的引导和启发。

2基于美学视角的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

2.1培养学生整体性设计的思维

把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三者融合在一起,整个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建筑的城市性,让学生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去规划建筑的外部环境。第二阶段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设计建筑的功能空间、立面形象、内外流线等。第三阶段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去完善建筑的内部环境,这个阶段着重室内空间环境的塑造。这三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比如建筑空间布局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室内设计将以此空间作为物质基础进行二次空间构想。再如建筑的平面形状、立面形象直接影响室外环境的景观设计。又比如在对内部空间进行细化的时候又常常会对建筑设计时的空间进行修改调整,使其更加完善。上述三个阶段设计都会随着学生对整个建筑内外环境认识的深入,不断得到优化。

2.2从更为微观的角度理解建筑空间和建筑功能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是对特定建筑空间详细设计。通过室内设计的深化,会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时需要设计出什么样的空间,进一步了解人在不同空间中的体验和感受。室外空间环境通过场地景观、建筑立面形象、白天太阳光影的变化以及夜晚各种人造灯光的照射变化等去塑造,室内空间环境通过建筑围护、平面的形状(长、宽等)、房间的层高、室内光环境的营造等去塑造,比如一天当中光影都在不断地变化。通过建筑和室内设计,可以给使用者创造一个丰富的光影变化空间,也可以通过设计给使用者创造良好的观景空间。缺少自然光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灯具的光线设计出不同的室内空间氛围。建筑功能是建筑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们在建造房屋时总是为了满足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造合理的空间供使用者使用,但这样的空间建造出来并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通过室内进一步设计然后再次施工。学生通过建筑和室内的一同设计,会更好地理解建筑功能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中应该怎样塑造符合要求的空间。

2.3创新美学视点融合的课程价值

(1)启发审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审美文化的实质是美学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它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的人文主义。在人文素质的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尤为重要,它主要是依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2)促进审美理解,构建建筑的审美判断建筑除了功能作用外,还具有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建筑审美教育是解释建筑意义,让学生从建筑形式中获得意义层面的认识,培养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设计物化能力。这一点对于建筑学相关的专业学生来说可能要求太高,但可以理解。学生必须从人性的、建筑到精神产品的层次来深入认识建筑,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3)确立审美心理,发挥教育唤起功能的审美心理概念在美学和心理学之间,也属于社会学范畴,即人在实施审美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心理状态。建筑空间是为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而建造的,它不仅满足人们功能的需要,更融入人的审美情感。在建筑和人的审美心理之间产生必然的联系,从生理的感觉过渡到心理体验的过程中,审美的感觉经验,即人对空间的感情体验上升,被称为“物以情观”,从看东西不看人到看东西的转变体验产生交流。因此,审美情绪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影响和作用,促进了他们个性和谐发展。(4)从建筑审美中实现泛化审美,提高审美修养大学教育是系统性和完整的系统教育。在大学阶段不仅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关键时刻,同时在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也处于很重要的阶段。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审美修养作为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特征,它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陶冶情操、净化思想,从而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从精神世界到现实世界,从内到外的美化自己。

结束语

在建筑学课程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养成自然的科学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为学生的建筑设计服务为宗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务实性和实践综合性,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戴秋思,刘春茂.建筑学相关专业教学中的建筑审美文化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4-8.

[2]金景春.建筑学专业教育美学修养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9):237.

[3]简洁,荆璐,杨璐.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设计,2019(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