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头晕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头晕的临床效果研究

姜艳,徐娟,胡臻华,吴德云

上海杨思医院神经内科  上海  200126

摘要:目的:分析尼麦角林用于后循环缺血患者,对患者脑功能以及治疗有效率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选择我院1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接受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尼麦角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s、Vd、RI、PI水平、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s、Vd值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更高,P<0.05,对照组RI、PI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对于后循环缺血患者而言,用药后可以改善供血及脑功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多数患者有效。

关键词:尼麦角林;后血环缺血;头晕;脑功能

后循环缺血主要病因是脑部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形成或栓塞,与患者存在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疾病相关,局部形成血栓或栓塞后,阻塞后循环局部的血管,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主要包括:头晕、构音不良、肢体麻木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在疾病发作时摔倒。本病主要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随着病情发作可能出现行走不稳甚至摔倒的现象[1]。治疗该病的原则为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已经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恢复通畅,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预防本病具有积极作用。尼麦角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扩脑血管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的脑缺血具有一定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的治疗[2]。为了对尼麦角林在后循环缺血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进行分析,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67-82岁之间,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多项指标均提示患者诊断为后循环缺血,并且符合本次研究用药的适应症。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疾病,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影响,存在研究涉及到的用药的禁忌症、患有精神疾病等。我院伦理委员会以及患者家属已经书面通过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见下表1:

表1研究患者的基础资料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x±s岁)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大专及以下)

观察组

50

23/27

71.62±3.64

5/45

对照组

50

26/24

70.96±3.24

6/44

t

0.058

0.086

0.253

P

0.864

0.967

0.784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吸氧以及营养神经等。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缺氧的患者给予吸氧,应用营养脑神经的药物,血压、颅压较高者给予对应治疗措施,连续治疗1个月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尼麦角林(昆山龙灯瑞迪有限公司,规格:5mg/片)治疗,尼麦角林口服,1片/次,3次/d(昆山龙灯瑞迪公司生产,规格:5mg×24片),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管各项功能指标(Vs、Vd、RI、PI)水平。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检查结果或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或者两者均好转明显。有效:患者症状减轻或者检查结果好转。无效:患者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病情加重。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脑血管各项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Vs和Vd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I和PI值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脑血管各项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Vs(cm/s)

Vd(cm/s)

RI

PI

观察组

50

87.65±3.61

48.51±3.26

0.34±0.15

0.36±0.11

对照组

50

74.58±3.96

33.41±3.42

0.88±0.24

0.84±0.16

t

17.247

22.598

13.492

17.48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8(76.00%)

10(20.00%)

2(4.00%)

96%

对照组

50

24(48.00%)

16(32.00%)

10(20.00%)

80%

χ2

22.979

4.221

7.503

88.276

P

0.000

0.040

0.006

0.000

3讨论

后循环缺血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与患者的遗传史、肥胖以及基础疾病控制不理想相关,局部的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后循环缺血发作时,容易加重中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脑功能障碍的问题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出现后循环缺血时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临床上主张在发病3小时以内接受溶栓治疗,但具体的治疗措施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后循环缺血患者当中,部分患者仅出现头痛、头晕以及局部麻木感等,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可能难以得到重视,导致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临床上对于头痛、头晕的患者需要进行重视,告知患者出现不适表现时,及时来院就诊,进而使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后循环缺血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的患者而言,需要定期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复查,在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上进行纠正,遵医嘱用药以及良好的居家自我管理均是基础疾病控制的关键环节。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基础疾病的良好管理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恢复,对预防再次梗塞也是至关重要。需要告知患者家属控制基础疾病以及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告知家属及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并且出现突然发作的头晕、头痛以及行走不稳等表现时,需要及时来院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后循环缺血等疾病发作,对于基础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或者控制不理想的患者,需要加强随访,避免基础疾病中后期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3]

尼麦角林在临床上以口服制剂应用较多,口服用药安全方便,实际上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好,耐受性高,长期服用安全性好,少数患者有轻微不良反应,一般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血压、以及出血倾向等。后循环缺血患者在治疗当中,需要运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再次出现后循环缺血,在使用尼麦角林时,需要注意复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当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时,需更换药物。由于尼麦角林多数经过肾脏排泄,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适当减少用药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应用尼麦角林可以使后循环缺血患者受益,需要严格把握用药禁忌症以及适应症,进而使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林.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J].临床研究,2021,29(10):2.

[2]杨冬冬,张淑玲.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0):2.

[3]王博.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头晕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