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对痔疮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对痔疮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分析

陈红

南部县中医医院  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在治疗接受痔疮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来我院行痔疮手术的110例患者展开分析,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术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两组经治疗后的便秘改善效果。结果 研究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临床有效率58.2%;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能够有效预防痔疮术后患者的便秘症状,其疗效优于单一使用中药穴位贴敷,建议临床联合使用。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痔疮;便秘

痔疮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往往存在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且伴发术后便秘等并发症。尤其,由于老年患者直肠对容量感觉的刺激敏感度更低,直肠顺应性大,更易发生便秘,对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临床证实,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1]。老年患者便秘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对痔疮术后患者提供有效的便秘解决措施,对改善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来我院治疗的痔疮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来我院行痔疮手术的110例患者展开分析,研究组女21例,男3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3±3.7岁),病症分型:气血虚弱12例、阳虚寒凝10例、阴津亏虚23例、大肠燥热10例;对照组女20例,男35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6.8±4.3岁),病症分型:气血虚弱16例、阳虚寒凝8例、阴津亏虚21例、大肠燥热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选没药5g、茜草5g、三七5g、乳香5g、大黄5g、冰片1g研磨制饼剂,敷于天枢、关元、气海,热磁灸固定,按压穴位1min,患者感觉酸胀、疼痛感变为温热感后停止,并将饼剂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贴敷时间>8h,7d为1疗程。

研究组术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药穴位贴敷同对照组。探棒选定耳穴反应点,酒精消毒后进行按压。取卧位,将王不留行籽附在胶布中央,黏贴耳廓穴位,每次按压1min,刺激强度视患者耐受而定,留籽期嘱咐患者保持耳部干燥。

13观察指标

   以Bristol大便性状分类为参照。显效:便秘改善,便质正常,排便间隔时间在72h内;有效: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缩短1d以上或便质干结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临床有效率58.2%;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55

35

18

2

96.4%

对照组

55

17

25

13

58.2%

x2

-

11.140

p

-

0.000

3讨论

一直以来,患者痔疮术后疼痛及便秘问题,是临床肛肠科长期关注的问题。西医药物治疗存在止痛时间短,术区伴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近些年,中医治疗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中医辨证理论认为[2],肛肠术后疼痛是因气血阻滞、脉络受损、肌肉痉挛及气机不畅所致,医治重点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消肿。便秘主因为机体大肠传导失常,对经手术治疗的病患而言,由于长时间卧床少动,气血运行减弱,肠蠕动减慢,更易发便秘。

术后镇痛集中于长强穴针灸、药灸上;尾骸、会阴决定冲、任、督、带四脉气血运行水平[3]。长强为督脉之始,交会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主治便秘,因距离术区较远,建议先用拇指按压,使患者局部皮肤酸胀后再行药饼贴敷。行气活血化瘀的穴位外敷,可用热磁灸贴敷能够更有利于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实现气血调和。一般每日穴位刺激时间要超过8 h[4]

本研中所选方中,乳香活血,没药散血,二者是常见的相兼药物。大黄化瘀解毒;三七止血;茜草通经,冰片开窍醒神。天枢处于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是通便要穴,气海、关元可调气,诸穴合用,使腑气得通,大便得下。中医认为[5],耳部为机体器官反射区,通过经络与相应器官联系,通过刺激、按压反射区穴位可对器官进行辅助治疗,调理肠道功能;肺穴清泻腑实、通便;脾穴主运化;三焦穴综合五脏六腑。王不留行籽主治活血通经,可提高穴位按压效果。本研中,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便秘状况明显改善。需注意,在进行贴敷操作前应当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检查贴敷局部皮肤情况,如存在皮肤破损、炎症、溃疡者禁用;贴敷时观察皮肤过敏情况,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能增强痔疮术后患者肠管张力和蠕动,联合刺激可有缓泻作用,能够有效预防便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洪顺垣. 天枢穴药物敷贴联合硬膜外镇痛泵对痔疮术后疼痛患者VAS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54-56.

[2]黎建青,樊桂娟,义瑛. 穴位贴敷联合物理治疗在痔疮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22-123.

[3]戈晓梅.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在预防痔疮术后便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32,89.

[4]杨泽辉,曹红波,吴庆平. 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痔疮术后便秘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2):53-55. 

[5]沈丽冬,刘铫,许月萍,等. 痔点挑治加穴位贴敷治疗老年痔病的效果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0):1837-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