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对比了解优化后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护理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急诊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接诊与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优化后急诊护理程序接诊与干预。结果: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接诊与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评价中无效、有效、显效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4(9.30%)、21(48.84%)、18(41.86%)、39(90.70),接受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优化后急诊护理程序接诊与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1(2.33%)、18(41.86%)、42(97.67)(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结果以及预后生活质量具有正面促进效果。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急救效率;生活质量
前言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相关性疾病类型,属于病情发展迅速,危急程度较高,生命威胁程度较高的急症之一,所以在救治过程中的效率以及时机十分重要,此次调研从护理流程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结果以及预后的影响。
1.1临床资料
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救护理对比分析,所有选取案例均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急诊收治患者,使用奇偶数法将所有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占比62.79%,女性患者16例,占比37.21%,年龄范围56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68.24±9.2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51±1.05)h;在观察组4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占比60.47%,女性患者17例,占比39.53%,年龄范围57岁至80岁,平均年龄为(68.47±9.1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48±1.09)h;已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前置基线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组间差异对后续效果分析无影响后开展护理效果比对工作(P>0.05),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议题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经颅脑CT、MRI、血管造影、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综合判断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患者[1],治疗护理依从性良好者,陪护家属配合度高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他组织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或系统功能障碍者,资料完善度欠缺者。
排除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接诊与干预,患者到院后常规挂号以及手续办理,遵医嘱安排指导相关检查项目进行,同时进行常规应对治疗,确诊后常规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与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优化后急诊护理程序接诊与干预,急诊护理团队开会探讨,将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特点、治疗时机、护理程序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整体梳理,查阅智库文献了解目前医疗前线研究工作中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适合的急诊护理模式,确定优化后护理流程后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实施,在接诊分诊阶段中使用三级分类标准对患者危急程度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同分级的患者予以相对不同的后续护理流程,后续护理工作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发并发症以及治疗中不良反应观察与监测作为核心内容展开护理干预[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无效-治疗结果为植物生存或死亡;有效-治疗后意识状态良好,认知功能部分受损,躯体功能功能受损,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记忆力注意力反应情况较患病前出现明显负面改变,或治疗中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显效-治疗后意识与认知功能良好,部分躯体功能受损,接受康复训练后可见好转。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比对分析,%作为数据体现形式,x2检验,P<0.05表示比对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优化后急诊护理程序接诊与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优于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接诊与干预的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见效率 |
对照组(n=43) | 4(9.30%) | 21(48.84%) | 18(41.86%) | 39(90.70) |
观察组(n=43) | 1(2.33%) | 18(41.86%) | 24(55.81%) | 42(97.67) |
x2 | 8.193 | 7.240 | 10.692 | 8.193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通过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比对观察,发现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中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针对性改善具有实施必要性,在此次调研中明显可见接受针对性优化后流程的患者在最终治疗与护理结果中效果优于常规流程护理患者,其主要原因在于此次调研中将急诊中的第一此护理评估内容附加评级标准,病情发展迅速或基础生命体征严重威胁者予以1级红色标识,指导患者家属办理必须手续,同时立即开展抢救治疗;快速评估认为病情发展较为缓慢,生命威胁程度相对较低者予以2级黄色标识,指导患者家属办理必要就诊手续后开展相关检查与救治工作;接诊分诊评估确定患者病情稳定,无威胁生命基础体征迹象与征兆者予以蓝色标识,接受常规急诊接诊护理流程;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此套流程予以实施将快速提高患者接诊治疗护理效率,同时对于其他不同类型急诊患者影响相对较小
[3]。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早期评估中增加分级体系纳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护理效果,对于患者预后具有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欣.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681-1683.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0.10.067.
[2]张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57-58.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20.
[3]Yang S , Lian H , Liu Y , et al. Influence of TCM Fumigation Combined with Massage Nursing on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during Ischemic Stroke Recovery[J]. Clinical Medicine & Engineering,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