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双龙小学 542899
摘要: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存在教学内容抽象刻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缺乏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教学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提升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探究性。因而,以开展情景式教学、拓展综合教学思维、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性应对现存教学问题,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状况。
关键词:创设情境;创新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是学生基本掌握语言文化基础知识框架体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持续性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具科学性、高效性的教学服务。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实践应用技能的关键所在,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抽象、刻板、无趣且教学内容繁复的状况下,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学习成果仅限于应对考试,不利于学生终身性可持续发展和成长。根据现有问题,在核心素养、寓教于乐等仙剑教育理念指导下展开教学创新规划,找出更具核心驱动力的语文教学模式。
1.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抽象刻板
教学内容抽象刻板,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专注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批量化灌输,善于应用背诵、复写、默写等传统教学手段督促学生提高课本知识记忆水平。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核心素养、群文阅读、全面发展等先进教学理念缺乏全面且深刻的认知。大量抽象理论知识的机械性记忆,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知识,反而在长期的被动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方式的设计和规划,习惯性的采用说教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教学过程机械刻板,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在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下,自控能力较低的小学生群体难免产生厌倦心理,在习作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过程缺乏核心凝聚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1.3教学过程缺乏课堂吸引力
教学过程缺乏课堂吸引力,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在没有考虑到学生真正学习需求、学习状态的情况下,整个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就没有较强的吸引力,造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2.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2.1开展情景式教学
开展情景式教学,是现阶段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之一。让学生在沉浸式语文课堂中,以主人公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学习汉语语言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增强自身主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拍手歌》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拍手歌情景再现游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过程,感受拍手歌活动真实的情感要素、学习其中涉及到的重点词语。教师带领大家围坐在操场,分别开展大家实际生活中熟悉的拍手歌游戏,然后再和课文中描述的拍手歌进行对比、联系,找出其中的特别之处进行深入理解。积极在课堂中创设场景,建立沉浸式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获取和愉悦放松的双重快乐。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文朗读步骤尽可能的以诗文朗诵比赛的形式开展,让大家因为朗诵比赛选手的角色代入而提高自我学习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完成基本朗读技能的训练。
2.2增强生活性教学
增强生活性教学,是现阶段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之一。教师积极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融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用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发学生注意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带领学生观赏相关的影视片段,从动画片、科教片等视频资料中,感受鲜活的“小蝌蚪找妈妈”的真实场景。很多小学生对小蝌蚪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认知,因而教师要积极利用投影仪让大家更加真实的欣赏其生物形态,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刚好是在春天的话,教师还可以将“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蝌蚪”作为周末作业,要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周末带着孩子一起走出户外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蝌蚪,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印象。而且也可以因为生活新场景的融入,增强学生对于相关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学习、发现、提炼、总结的态度,既要充分的感知生活中的轻松愉悦,也要在浓烈的学习敏感能力中,积极将生活琐事转变为自己提高语言文化知识水平的活力源泉。
2.3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性
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性,是现阶段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之一。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得以展开的核心动力,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积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前的学习状况。
例如,在课文《坐井观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把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资源、手段,展开内容叹息。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父母进行“坐井观天”的词语理解,再利用卡纸模仿其“坐井观天”的动作心态。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所谓坐井观天的内在含义,并且在课堂上分别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针对有争议的地方,教师鼓励大家展开热烈讨论,尽可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在学生基本完成内容讨论和总结之后,教师则以课堂辅助者身份,帮助大家找出理解缺漏、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学习课本知识,面对自身难以理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课文故事情节之中展开沉浸式学习,而且可以充分解放教师,从而将更多精力放在课堂设计、教学创新研究方面,形成师生互相督促、学习、进步的良性循环体系。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表达能力,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积极渗透综合性教学观念。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展情景式教学,培养学生整合化思维习惯,善于在沉浸式阅读过程中深入感受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在思辨思维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认知。
参考文献:
[1] 王露.聚焦“观察”,学习表达: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 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2018(10):44-47.
[2] 朱育妹.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20(32): 24-26.
[3] 许德斌.写读互动:习作单元板块剖解和教学实施[J].语文建设, 2020(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