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中医医院 21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措施(针刺治疗、穴位按摩、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进行治疗与护理。2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分析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伴糖尿病老年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综合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影响
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进及环境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多数为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是其主要临床特点。据相关数据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病发后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致残率较高,因此对该类患者的护理要求也较高。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间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55~82岁,平均(72.15±5.27)岁;脑梗死病程15~50d,平均(34.59±8.67)d;糖尿病病程1~7年,平均(5.27±1.23)年;肌力分级:4级62例,3级38例。观察男61例,女39例;年龄57~85岁,平均(72.16±5.29)岁;脑梗死病程17~49d,平均(34.61±8.69)d;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5.30±1.25)年;肌力分级:4级63例,3级3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塞通、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用脱水剂降低其颅内压,降糖药控制血糖,并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日常生活护理;待病情平稳后,予以康复锻炼指导。具体操作如下。①翻身指导: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间隔2h为其翻身1次,当体位改变后,需保障其患侧肢体始终处于功能位状态,可在患侧肢体下垫软枕,以避免肢体与床面之间摩擦,保护皮肤完整性。②坐位锻炼:护理人员可先指导患者呈侧卧状态,随后将颈部以及身体侧屈,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逐渐移动至床旁,同时嘱其家属每天对患者膝盖以及小腿进行推压,帮助其由卧位逐渐转变为坐位,每天需坐起50~200次。③站立锻炼:当病患可熟练由卧位调整为坐位时,可指导其进行站立锻炼,可先在床旁进行双腿下垂练习,每天30min,待其有效适应后再逐渐过渡至站立,进行站立锻炼时护理人员以及其家属需在旁保护,避免跌倒受伤。④行走锻炼:依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行走锻炼,每天行走2000步以内,锻炼过程中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随意增加运动量而加重关节负担。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①针刺治疗:肝肾阴亏证选择太溪、肝俞、肾俞、三阴交穴为主穴;肺脾气虚证选择足三里、脾俞、肾俞为主穴位;血虚寒凝证选择命门、大椎为主穴。操作方法:先嘱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穴位附近的皮肤,选取一次性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深度1~1.5寸,每次施针后需保针30min;每周治疗5次。②穴位按摩:依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穴位按摩,对于上肢功能存在异常者可按压内关、曲池、肩井等穴;对于下肢功能存在异常者可按压伏兔、三阴交、足三里、太冲、髀关、梁丘等穴。每天早晚各按压1次,每穴按压3min,力量以患者舒适为宜。③饮食护理:依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个性指导,保持饮食清淡,低糖饮食,少量多餐,多进食优质蛋白食物,忌高脂、高糖、高盐饮食。④情志护理:大部分患者发病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故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并针对性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也可通过播放喜剧电影等形式,转移病患对疾病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家属主动与患者多交流,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负性情绪。2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2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评分越低则代表运动功能越差。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包括社会能力、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生理能力、生活积极性、情感职能、机体疼痛等7个方面,分数越低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差。③对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结果
4.1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肢体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肢体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4.2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社会能力、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生理能力、生活积极性、情感职能、机体疼痛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4.3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机体代谢紊乱是引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当糖尿病血糖水平不能有效控制处在较高的状态下,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水平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患者体内的脂蛋白颗粒改变,最终引起脑梗死等各种微血管病变。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后会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较差,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常规护理是经验性、单一性、被动性的,多按照以往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实施统一的护理模式,导致出现部分患者适用于该模式而影响治疗效果的现象,加上常规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度不够,整体效果不理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针对性护理出现并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针对性护理是在全面护理、优质护理及心理护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护理,是指在护理前综合性分析患者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人的护理计划,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目的是通过完善护理流程来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最终在心理、饮食、运动、并发症等更方面为患者实施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严艳.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71-72.
[2]林吓妹.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5):57-59.
[3]张玉荣.试析改良护理措施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