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嘛甸镇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文体特点,创新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教学指导,深化学生阅读体验;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加愉快的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路径
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记叙性文本作为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简要阐述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分析当前语文记叙性文本教学中的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记叙文初中语文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记叙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感受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出的优秀文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蕴含着作者的深厚的情感,通过文章的阅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反复阅读中增强语感,通过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章中描绘的人事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其次,记叙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技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阅读能力、文学素养的提升。
二、语文记叙性文本教学中的问题
(一)文本分析单一,学生阅读相对简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相对简单,往往直接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自主阅读,对课文内容缺乏了解,没有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对文本的分析单一,学生的理解较为浅显。
(二)缺乏课堂讨论,学习缺乏主动性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虽然教师会让学生讨论课题,但提供的时间较少,学生刚刚进入讨论状态便被教师打乱,导致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同时,当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想法出现分歧时,教师往往否想学生,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快速公布答案,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学习缺乏主动性[2]。此外,学生对文章缺乏同理心和情感交流,记叙文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学生在记叙文阅读中,教师对学生的过度干预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排斥心理,难以与文章产生共鸣,影响阅读效果。
(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不敢在课堂中提问
在当前语文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学与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为教师的“个人秀”,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出现问题也不敢提问,对教师有较强的敬畏心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在课堂学习中相对被动,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初中语文记叙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突出文体特点,创新教学方式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深入研究文本内容,结合知识结构和问题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课程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记叙文阅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分析研究记叙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往事依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思考题目的含义,并提出问题:文章中记录了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梳理故事的脉络,了解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文章分段,每组学生负责其中一段,认真阅读,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从作者的角度回忆往事,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对作者和文章产生情感共鸣,提高阅读的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选择合适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经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才会主动进行阅读,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阅读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阅读,丰富知识积累,在阅读中促进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初中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且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也有所不同,喜欢的书籍类型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挑选适合中学生阅读书籍,将教学进行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记叙文的内容生动,阅读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构建,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三)加强教学指导,深化学生阅读体验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容,运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学指导,让学生更好地获取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突出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宽阅读范围,不能将记叙文阅读局限于教材中,通过拓宽文本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显现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孔乙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一人物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在问题的探究中理清思路,欣赏文章的语言,掌握文章的故事脉络和文本结构,再通过教师总结归纳,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授记叙文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精度、略读、速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中深入探究,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创建开放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见,提出疑问,向教师敞开心扉,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学会语言积累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探究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记叙文,提升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镇琴. 初中生记叙性文教学策略分析[J]. 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1):0362.
[2]王文营. 统编初中记叙文教学:观念、目标及路径选择[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