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

李芃楠

烟台市莱山区第七小学,264003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是提升学生认识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对作业的合理化分层设计,在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原则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提高数学教与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的同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作业;分层设计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实施的必要性

作业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纰漏,有针对性地改正,为学生呈现更加优质的课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不同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练习机会。对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可带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训练较为基础的题目,教师要让层次较低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内容,消除他们对学科学习的抵触情绪。教师应通过分层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对数学活动进行有效设计,以达到教学目的。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合理设计作业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有效的作业设计,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如果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也会促使学生作业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两者之间具有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的作用。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过多地打击层次较低的学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想要时刻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学生个人具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作业,切实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以此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效果。教师要借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微课中进行作业打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一)难度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所以,课后学习的目标也是有所区别的,教师应在明确作业的设计目的基础上,针对作业的难度予以分层。根据之前对学生的分层,在为A层的学生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最好是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增强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为B层学生设计作业时,则基于巩固知识、夯实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宜难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取得一定突破;为C层学生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应安排一些基础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提高作业信心为主,确保学生能对基础的知识予以掌握,在此过程中,可以先以课堂上讲的例题与课后的一些例题为主,逐步提升学生的作业信心。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布置作业的目标,课后习题分为基础题、巩固题、选做题与创新题,除了基础题与巩固题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题型,选做题与创新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完成。

(二)批改分层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等,这可以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故此,教师必须认识到作业批改的重要性,采取课后批改与随堂批改两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从中获得最大的进步与成长。一般情况下,如果有条件教师应尽量选择随堂批改,这样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的情况发生,能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批改,都要坚持分层的原则。对于A层学生,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能只看学生解题是否正确,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其他新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对B层的学生,则是要关注他们的解题细节,如单位换算等问题,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对C层的学生,由于他们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给予耐心地指导,不能一味批评学生,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此予以正确引导。

(三)学生分层

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在运用分层设计时,首先应进行学生分层,这是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关系着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对学生分层之前,教师需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真实情况与整体水平,而这可以通过知识测试、对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观察等方式予以掌握,以此确定学生当前的智力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掌握情况等,这样就能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规划。必须指出的是,在分层中教师应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并且要兼顾学生的自尊心,切勿使用差生、优秀生、普通生这样的分层方式,一方面是过于笼统,另一方面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很快领会与掌握课堂知识,且能积极、独立完成作业;B层学生则是有着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对教材知识有所掌握,但缺少求知和探究的意识,成绩起伏较大;C层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速度较慢,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在分层完成之后,教师不用向学生公开分层情况,并且要定期对各个层次中的学生予以调整,如C层的学生在不懈努力下,各方面能力均有所提升,此时教师就需要进行调整。

(四)形式分层

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中,教师也要注重对作业形式的分层。在传统观念下,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导致学生会觉得作业就是一种负担,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而能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主要因素,其实就是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如果教师能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就会积极完成作业,反之,则会抗拒、抵触作业。因此,教师必须在数学作业的形式上投入更多精力,以确保分层设计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将作业的形式分为三种,即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与开放性作业,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作业设计时选择其中某一种形式或某几种形式的组合,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

三、结语

作业分层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计划,为学生以后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打好基础,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上可以得心应手。作业分层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岩.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浅探[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9):35-36.

[2]李文伟.作业分层设计整体推进走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