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新加坡和香港正竞相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教育中心,希望通过创办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香港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作为香港与新加坡的代表大学,其教育学院纷纷制定各种举措,促进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本文基于全球文化流动视角,从国际化背景,国际化愿景以及国际化策略对港大教育学院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育学院;国际化发展;全球文化流动
高等教育国际化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和教育界公认的发展趋势,其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亦是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动力源。[1]新加坡和香港正竞相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教育中心,并已开始在提供跨境教育方面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展开竞争[2]。新加坡和香港希望通过创办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香港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作为香港与新加坡的代表大学,其教育学院纷纷制定各种举措,促进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国际化的未来教师。
一、全球文化流动
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在其《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一书中指出:文化互动成为当今世界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人力资本、意识形态、媒体形象和文化冲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更有效地在世界各地传播,阿帕杜莱将这种运动称为全球文化流动景观[3]。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不仅将先进理念知识传授学生,也通过培养学生更广泛地传播知识以及文化。大学教育学院主要通过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有学者指出,大学与其他公司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必须积极加强自己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4]。在这方面香港和新加坡的教育决策者一直在寻找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最佳方式,通过当地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本国在国际的声望以及竞争力。教育的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而教师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质量,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5]。加拿大学者简.奈特将“国际化”定义为在一所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服务中融入国际视野[6]。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和全球维度融入整合到大学或学院的各项教育目标、功能和服务中的过程。
二、教育学院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部分的增长促成了一种被称为国际化的趋势[7],涉及活动的跨境地理分布的增加[8],国际性质的课程和政策风格的启动和整合,例如学生交流课程、建立海外机构的学术分支、英语课程和海外学生的专上课程,以及跨机构联盟和合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作为新加坡和香港代表性大学,都有着历史演变而来的国际背景,其教育学院从多方面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将国际化元素整合进课程设置以及学院目标,不断发展为国际化的教师培养机构。
(一)国际化背景
新加坡和香港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造就了他们得天独厚的国际化背景,为国际教育学院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背景条件。新加坡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点,强调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和谐共处,由于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新加坡建国之初就提出 “双语政策”,并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环境促进了多元种族融合,为教育发展国际化创造了优越的背景环境。新加坡强调与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及机构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合作[9]。
香港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是亚太地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因此香港大学在独特的环境中国际化特色十分显著。香港一直受到区域性社会变化的影响,包括中国大陆的发展以及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这使香港的高校具备了鲜明的国际化环境。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杨锐认为,香港大学要想获得国际化发展必须立足于现有的优势,尤其是学校独特的多元文化以及中西荟萃的根基[10]。香港和新加坡的国际化背景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打下基础,香港和新加坡的城市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之间已经形成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态势[11]。
(二)国际化愿景
愿景是“由组织领导者与组织成员共同形成,具有引导与激励组织成员的未来情景的意象描绘。”[12]愿景具有激励作用,使组织朝向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国立教育学院的愿景中都渗透着国际化理念,确立教师教育的国际化目标。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愿景包括“推进学术发展并参与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和地方区域性研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致力终身学习、秉持道德操守和专业精神,并能成为各自领域领袖的杰出毕业生;在香港、中国及亚洲的专业范畴内,成为知识和学术卓越的焦点,并成为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学术的门户和论坛。”[13]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还指出推进地方、国内、国际性研究,增加港大教育学院和世界的学术交流。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葛文林认为在多元开放、中西汇融的今天,港大的教师教育模式及培养更要放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里来看,教育学院需要培养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教师。她主张将多元文化作为核心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师培养过程中,提出了培养多元文化教师的愿景
[14]。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2009年发布《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A Teacher Model for the 21st Century),提出面向21世纪学生需要21世纪教师[15]。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教师需要顺应国际趋势,提升自身素养。国立教育学院2022年发布2022年战略愿景(“NIE 2022”),以“面向未来的国家教育学院”为主题,突出了国立教育学院成为新加坡和国际教育未来领导者的目标[16]。在NIE 2022年战略愿景中提出深化与区域和国际伙伴的联,通过举办更多的地方性和国际性会议提高国立教育学院的优势和成就知名度。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愿景中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教师培养的国际化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这与香港大学的总体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香港建校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香港大学在《香港大学2016-2025》愿景中提出致力于成为亚洲的世界级大学,使学校在国际间发挥最大的影响力[17]。而国立教育学院作为新加坡唯一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首先要考虑培养教师满足新加坡各级教育需求的现实目标,由于需要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国家发展的学生,才需要相应的教师。国立教育学院的愿景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尽管在战略愿景中提到举办国际性会议以提高学院影响力,但并不是其主要的发展愿景。
(三)国际化策略
Knight认为,国际化策略在院校层面包括组织策略和项目策略[18]。组织策略包括治理、运作、服务和人力资源,项目策略包括学术项目、研究及学术合作、国内和国际关系以及课外课程。
1.师资力量
香港大学以英语作为其主要教学语言,能够不分国籍、种族向全世界招聘教师。因此港大教育学院145位教育工作者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教育学院副院长杨锐认为港大教育学院的真正力量是蕴藏于其每位学术人员之中的文化多元性[19],无论学术人员来自何种教育背景,对中西方文化都十分了解。新加坡国立大学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学校专门成立了国际人力资源小组,以优越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作为招聘条件[20],向全球招聘优秀教师。国立教育学院的教师们同样具有丰富的国际化背景,聘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作为专任教师。
2.课程设置
课程国际化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诉求。教师教育课程国际化能够补充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指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1]。
港大教育学院的许多学生来自海外和中国内地,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港大教育学院在项目策略方面也积极融入国际化因素。为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海外活动,学院提供许多机会让学生参与海外交流计划。港大教育学院的文学士及教育学士(语文教育)及全日制学位教师教育文凭主修英文或中文的学生都必须分别完成在海外或内地所举行的语文沉浸课程[22]。学生通过参加海外沉浸式课程,以提高全球意识,改善语言能力并丰富专业发展[23]。教育学学士和社会科学学士课程也包括使学生在海外参加全球公民计划[24],以提高全球意识,并参加他们选择的体验式学习计划。
国立教育学院致力于打造教师教育培育课程的国际化体系,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为指导思想,强调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和素养[25]。国立教育学院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以及学术研究都与发达国家紧密对接,与时俱进。国立教育学院成立后,教育教育培训的模式的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包括提高教师对国家、区域和国际问题的认识[26]。国立教育学院推出了“全球交换项目”,学生可以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为期五周的海外教育实习;也为学生提供国际教育实践项目。
3.质量评估
如果没有质量评估师和与国际竞争对手进行更多的基准测试[27],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质量难以衡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难以体现,因此港大教育学院和国立教育学院进行质量评估时都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评估模型或是评估标准。
港大教育学院日常的工作评审所参照的都是本专业国际上最先进的院系,学院每五年进行一次评审,由香港大学邀请国际上最知名的教育学院负责人组成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在港大教育学院2010-2011年度计划讨论会报告:“我们已与包括昆士兰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在内的国际上最优秀的教育学院/系建立了共识。就可使用的科研经费而言,我院可以与国际上最优秀的院/系相比肩,包括布里斯托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28]港大教育学院一直以国际顶尖教育学院为参照,进行有据可依的国家性评估,明确其在国际中的办学水平。
国立教育学院的质量评估和管理框架在CIPP项目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CIPP 模型由斯塔佛尔比母(Stufflebeam)提出,由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和成果评价(Product)四个要素构成[29]。背景评价是指 NIE 的组织愿景与使命,致力于打造新加坡卓越教师队伍,成为世界输出杰师资的培育机构[30]。国立教育学院的评价模式包括选拔门槛、招录考试等程序准则;从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及环境、教学评估以及指毕业生能力标准考核等进行质量监控。国立教育学院在“CIPP”模型基础之上进行改进,通过严密合理的评估机制确保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整体实力。
三、对我国教育学院的启发借鉴
(一)融入国际化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是教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师教育课程知识中渗透国际元素,有利于促进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变革。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在教师教育课程中都设置了很多海外交流环节,作为日常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出国学习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但可以重视多元化、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港大教育学院和国立教育学院的官网上都有丰富的海外讲座资源,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学习。将多元化、国际化的知识融入到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中,才能为教师教育课程国际化变革储备资源。
(二)引进外部评估和质量基准
为了创建“世界一流”的教育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都引入了质量保证机制,以提高学院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本土教育学院也应该使用国际竞争力的语言,以国外先进教育学院作为参考,才能够明确自身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闭门造车不可取,只有建立在较为统一的标准之上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教育学院的质量评估既需要外部参照,也需要内部基准。国立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评估框架就将教师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萌芽(Emerging)阶段、发展(Developing)阶段、实施(Actualising)阶段、评估(Evaluation)阶段,同时设计了四种测评工具来记录和评估学生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效[31]。
(三)协调国际化与地方性
践行教育学院国际化发展时加强全球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协调,充分利用好这一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抓手,不能一味地模仿他人,失去自我。我们应当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师教育思想,但首先要了解本国教育形势。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在充分吸取欧美等国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新加坡本国国情,建立了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32]。对于我国教育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也需要建立在了解世界及我们自己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本土身份,否则就会成为水土不服的“西方化”的环境[33]。
参考文献:
[1]朱铁军,金成星.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以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80-84.
[2]Currie J,Vidovich L,Yang R."Countability not answerability?" Accountability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universiti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8, 28(1):67-85.
[3]Appudurai, A. (1996)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Minneapolis, 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4]Stier, Jonas. Taking a critical stance to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ideolo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dealism, instrumentalism and educationalism[J]. Globalisation Societies & Education, 2004, 2(1):1-28.
[5]于佳.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9):47-51.
[6]Knight,J.(1993)Internationalization: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issues.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gazine,9(1),21-22.
[7]Vyas. A polic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ong Kong: motivation,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2018.
[8]Knight, J.The role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 in the debate on education as a public good and private commodity.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2008,1(2),174–188.
[9]李元正.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1):69-77.
[10]李莉方,林嘉妍,陈中杰.香港大学:成为亚洲的国际化大学[J].上海教育,2017(26):40-43.
[11]李梅.亚洲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7,46(06):69-77.
[12]陈瑞贵.愿景管理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 18.
[13]https://web.edu.hku.hk/about-the-faculty/dean-s-message#vision.
[14]吕虹.为未来而教——访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葛文林(A.Lin Goodwin)[J].教育家,2018(48):64-66.
[15]Education N.A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21st century: a report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ingapore[J].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9.
[16]https://www.nie.edu.sg/about-us/nie-strategic-vision-2022/.
[17]https://sppoweb.hku.hk/vision2016-2025/index.html.
[18]Knight,J.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8 (1): 5-31.
[19][28]蒋凯,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及其学术特色(笔会)[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01):1-23.
[20]江翡.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案例研究——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河南农业,2022(03):18-19.
[21]靳玉乐,廖婧茜.论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变革[J].教师教育学报,2016,3(06):1-6.
[22]https://web.edu.hku.hk/programme/undergraduate.
[23]Amatya, Y.ApplyingCLILModelinOverseasLanguageImmersion[C].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2019.
[24]https://web.edu.hku.hk/programme/bedbss_6195.
[25]Nazeer-Ikeda,R.Z..Re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through Local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Analyzing the Imperatives in Singapore[J].Annual Review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4,(25):169-200.
[26][30][31]傅瑜倩.新加坡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7]Currie J,Vidovich L,Yang R."Countability not answerability?" Accountability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universitie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8, 28(1):67-85.
[29]杨海华.基于 CIPP 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9(9):37-41.
[32]Education N I O.A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21st Century:A Report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Singapore[J].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9:3.
[33]田小红,钟泽.香港教师教育国际化的历程与路径——基于香港教育学院的案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4):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