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王侠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柳林小学 7261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双减政策的深化改革,社会各级已经逐渐的意识到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需要做好能力的培养,当下的社会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为了落实新时代的教育目标,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做好教学地位的转换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本文重点探索落实双减政策中进行减负增效工作的有效措施探究。

关键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表明国家教育部门开始关注基础教育的减负增效,让小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高效率学习,改变以往的题海战术、理论灌输式教育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全面减少作业的时长、总量及校外培训负担,让小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成长的机会与空间,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通病。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但却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数学课堂模式过于枯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些教师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但效果甚微,无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模式变回原来的模式。与此同时,一些教师仍然采用问题海的策略,希望学生在大量的习题中取得进步,但也间接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数学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师要学会接受新事物,及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1.2缺乏家长的支持与信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双减”政策,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才能使“双减”政策顺利实施,真正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业负担。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社会、学校在实施“双减”政策时,学生家长却缺乏“双减”意识,虽然小学生的数学负担有所减轻,但家长却会利用假期、周末请家教,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在无形中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无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学习的排斥和抗拒,不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因此,家长无法意识到“双减”政策的意义和优势,对“双减”政策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心理排斥,无法获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2“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

2.1以趣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显示,游戏是孩子发展和成长的利器,也是思考、解决问题的驱动器。教师可以多渠道搜集趣味故事、趣题、画图游戏等,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抵触心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小学数学“面积”的教学中,教师以有趣的数学故事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做好铺垫。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不同物体面积对比的动画片,结合动画片的情景,教师再出示长8cm,宽5cm的名片图片,引出面积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运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等比例画出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利用直尺在其中用虚线画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再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算边长为1分米即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画图和思考过程中,学生自然推导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2.2课堂教学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学习中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因为数学学习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因此,更需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探索的欲望。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就会不费吹灰之力地吸收课堂知识。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全面,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双减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教育方向也在不断调整,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显然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是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介绍课程,在新课开始前用一些有趣的视频或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再教授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对称图”和“对称轴”的知识点时,为了避免学习的枯燥感,笔者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点做了有趣的设计,并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设计。首先,作者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轴对称物体。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和图形,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得到有效调动,将本课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探索。

2.3问题提出,建构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经历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小学生在学习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适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课堂,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更好地专注于课堂当中。通过问题提出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探索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激发其创新思维。例如,当老师讲解“周长的理解”时,学生根据“周长”这个词提问。周长是多少?学习腰围有什么用?然后老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探索:周长是什么?先让学生猜,然后让学生在“照片变形”的故事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探索矩形照片的周长、缺失的角度照片和修剪过的照片的周长,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照片周长的变化,找到周长概念的本质。然后让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习周长有什么用?老师使用当地的材料,并让学生观察周长在课堂上的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公告板周围的黄金边的长度是周长,黑板的铝边的长度是周长……很快,学生就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周长的知识。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解决:如果让你计算教室地板的周长,你会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这样,整个课堂展现了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方法—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索模式。有效渗透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获得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家校联合教育让“双减”政策顺利落实、实施下去,真正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课业负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对数学科目的学习之中,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双减政策,教师不仅要适当减少小学生的数学作业量,还要引导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补课活动,提高课业作业的质量和针对性,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率地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魏相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03):48.

[2]刘英.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2):68-70.

[3]史永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