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秋之声 品秋之韵----《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9
/ 2

听秋之声 品秋之韵----《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案例

钟卉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小学    441604

设计理念:

《听听,秋的声音》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篇美的诗歌。教学本课,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走进富有韵味的秋,走入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美、理解美、发现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预学

一、经典诵读: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瓜果飘香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层林尽染

二、前置学习

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欣赏秋天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2、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思考: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2、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手臂  唰唰   蟋蟀  振动  歌韵   叮咛

辽阔  绽开   匆匆   掠过  音乐厅

3、交流: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点评】:通过图片,播放音乐向学生展示了秋天的美,创设了浓浓的、美美的秋日情境,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文本秋天诗情诗境中,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教师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各自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答案非常丰富,从颜色、美景上表达了自己眼中的秋天,使秋天成为一幅幅鲜活亮丽的画,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互学

三、合作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自由读1-3小节,选择你喜欢的声音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着感受有感情地读给组员听。

四、展示点拨: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黄叶对大树妈妈说些什么?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蟋蟀在唱着什么?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生活中谁会经常叮咛你?叮咛些什么?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

(1)出示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2)读出丰收的歌吟。

5、配乐朗读1----3节。

【点评】:课文配乐范读相当精彩,极富感染力,极大地帮助了学生想象画面。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的学习提示也有关于朗读感悟的要求,比如选取自己喜欢的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带着感受有感情地读给组员听、组员间相互挑战读,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上教师多层面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情感,也读出方法,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学习第4-6小节。

1、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3、分男女生读第5、6自然段。

【点评】:“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本段文字可谓妙趣横生,这恰恰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秋天的田野里各种不一样的声音。再让学生发挥想象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学生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评学

五、拓展延伸

1、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仿照1-3小节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2、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3、课后拓展。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点评】:仿照课文的一、二小节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孩子仿造课文例子进行语言实践,进行仿说、仿写。这不仅是课文的延伸,也为习作教学进行了积累。

【总评】: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秋天的美景,通过熟知的秋天的画面以及活泼欢快的音乐,调动视听觉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同时,创设秋天的情境。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利用课件和相关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声音和相应和景物形象化,为理解诗歌和创作诗歌作准备。

二、以读为本,品读秋情。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初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多读几遍。引导学习课文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情感,也读出方法,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三、品读想象,话说秋景。

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声音? “说自己喜欢的声音”这一发散性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说只是一个方面,以说促读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情境,使抽象的诗句具体形象化,既帮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展开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秋天。在此基础上的齐读是学生情感的体现和升化。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学习语文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教师师范读4、5小节,读后引述:秋的声音,还藏在哪里?借助诗句启发学生说秋天的声音还藏在田野里、果园里等,丰富学生对秋天特有声音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鼓励、示范,开发学生潜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然后仿照1、2小节写诗。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秋的声音的奇妙,感受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