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一与多重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比较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讨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多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HDM诱发的变应性鼻炎并应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3年及以上标准化SCIT,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共372例进行分析,年龄5~55岁、中位数年龄13岁、(19.4±14.7)岁;男性216例,女性156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14岁)和低龄组(≤14岁);根据过敏原数量将其分为单一过敏原组(仅对屋尘螨过敏的HDM组)和多重过敏原组(包含尘螨在内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多重过敏原组再分为HDM+1组、HDM+2组、HDM+3组、HDM+4及以上组。各组患者在治疗前(T0期)、接受SCIT治疗1年时(T1期)和3年时(T2期)建立档案,分析比较平均鼻炎症状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分(TNNSS)、视觉模拟评分(VAS)、总用药评分(TM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估此疗法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变应原谱、年龄对于SCIT疗效中各项评分的比较。记录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SCIT的安全性。各项评分均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和独立样本Kruskai-Wallis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选用Bonferroni校正;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NSS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时选用χ²检验和连续性校正法,进一步两两比较选用α分割法校正。结果372例患者SCIT治疗后T1期与T2期的TNSS、TNNSS、TMS、VAS、RQLQ评分均较T0期明显减少,T2期各项评分较T1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 vs T1期比较Z=-11.168、-4.786、-6.639、-13.012、-10.652;T0 vs T2期比较Z=-13.527、-8.746、-13.397、-14.477、-11.833;T1 vs T2期比较Z=-4.721、-4.604、-10.020、-7.180、-5.721;均P<0.05)。在T1期与T2期,与高龄组相比,低龄组TNSS、TNNSS、TMS、VAS、RQLQ评分均较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的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低龄组=3.0、1.0、2.0、4.0、2.6,M高龄组=5.0、2.0、3.0、5.0、3.2;T2期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低龄组=3.0、1.0、0、2.0、1.3,M高龄组=4.0、1.0、1.5、3.0、2.3;T1期的Z=-4.525、-5.830、-4.061、-3.608、-2.785;T2期的Z=-3.847、-4.055、-2.820、-2.998、-3.418;均P<0.05)。在T1期与T2期,单一组SCIT治疗后TNSS、VAS及RQLQ评分均低于多重组(T1期的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单一组=4.0、4.0、2.6,M多重组=5.0、5.0、3.2;T2期各项评分中位数分别为:M单一组=3.0、2.0、1.4,M多重组=4.0、3.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的Z=-3.002、-2.092、-1.977;T2期的Z=-3.354、-2.469、-2.116;P均<0.05),T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期的评分中位数M单一组=2.0、M多重组=3.0,Z=-1.130;T2期的评分中位数M单一组=1.0、M多重组=1.0,Z=-1.544;均P>0.05)。进一步组内两两比较发现,T2期HDM组、HDM+1组、HDM+2组、HDM+3组TNSS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DM vs HDM+1比较χ2=0.277、HDM vs HDM+2比较χ2=0.785、HDM vs HDM+3比较χ2=0.075、HDM+1 vs HDM+2比较χ2=0.057、HDM+1 vs HDM+3比较χ2=0.019、HDM+2 vs HDM+3比较χ2=0.003;均P>0.005),改善率分别为92.5%、90.3%、89.1%及89.5%,而HDM+4及以上组TNSS改善率为60.9%,分别与HDM+4及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44、13.254、15.144、8.808;均P<0.005)。所有患者SCIT治疗注射期间发生局部不良反应122例,占总人数32.8%;局部不良反应共759针次(总注射针次15 336次),占比4.95%,大部分以注射部位肿胀、红晕、硬结、瘙痒为主,口服抗组胺药物或2 h内可自行缓解;其中有2例出现局部荨麻疹,每例各1次,口服抗组胺药物后1周内症状缓解;无严重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标准化SCIT对于AR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过敏原种类可能是SCIT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合并除屋尘螨以外的其他3种及3种以下过敏原的AR患者,SCIT疗效比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