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先康达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 探究抗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抗CD19CAR-T细胞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 在10例患者中,6例存活,4例死亡。对于患者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都在治疗后得到痊愈。结论 在难治复发B细胞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以抗CD19CAR-T细胞进行治疗,可发挥一定作用,也能够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控制。
关键词:抗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肿瘤
目前,恶性肿瘤产生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已经属于导致人们死亡的一种重要因素。在开展对该类型疾病的治疗中,一般以手术、放化疗实现对患者的治疗。但是,以上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将患者治疗之后会产生相应副作用,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下降。伴随着免疫学等学科进步,肿瘤免疫治疗得以兴起,在该疾病治疗中得以应用。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抗肿瘤领域的一种新疗法[1]。CAR-T在进行对部分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CD19又称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B4和T细胞表面抗原Leu-12,属于最早发现的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分子之一[2]。如今,抗CD19CAR-T细胞已经在B细胞肿瘤治疗中获得应用,同样会产生对患者治疗的一定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收治的难治复发B细胞肿瘤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满足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其中,男性与女性各5例。
1.2方法
在对所有患者的治疗中,应用FC方案。在处理流程中,应在患者回输前第14天,达成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采集,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达成基因修饰。转录的病毒为慢病毒。在回输前第4天,患者应采取FC预处理方案。在回输前1天需要要求患者休息。在当天,应为患者进行非激素类抗过敏药物的提供,实现对过敏的有效预防。在输注后第1-7天、14天、21天与28天开展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还应该在相应的时间做到对骨髓肿瘤细胞数的检测。在每一天,都应进行对患者血常规等等检测。另外,需要积极开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全面收集,包括年龄、体重等。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Kolmogorov-Smirnov采取正态性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统计。
2.结果
2.1临床特征
10例患者均接受抗CD19CAR-T细胞治疗,患者临床特征见表1。其中,男性与女性各5例。所有的患者都属于难治复发患者。其中,5例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复发,也存在不同的复发次数。
表1 临床特征
例号 | 性别 | 年龄(岁) | 体重(kg) | CAR-T治疗前复发次数 | 确诊到CAR-T治疗时间(月) | 肿瘤负荷 | 疾病类型 | |||
1 | 男 | 28 | 71 | 3 | 56 | 骨髓原始细胞0.061 | Ph+ALL | |||
2 | 男 | 29 | 68 | 1 | 5 | 骨髓原始细胞0.795 | ALL | |||
3 | 男 | 36 | 52 | / | 23 | 骨髓原始细胞0.296 | ALL | |||
4 | 男 | 59 | 74 | / | 4 | 骨髓原始细胞0.767 | ALL | |||
5 | 男 | 68 | 66 | / | 5 | 骨髓原始细胞0.100 | Ph+ALL | |||
6 | 女 | 31 | 56 | 2 | 9 | 骨髓原始细胞0.265 | Ph+ALL | |||
7 | 女 | 36 | 53 | / | 4 | 难治 | MCL | |||
8 | 女 | 63 | 58 | 1 | 35 | 纵隔包块 | DLBCL | |||
9 | 女 | 70 | 61 | / | 11 | >10cm腹腔包块 | DLBCL | |||
10 | 女 | 58 | 52 | / | 14 | 纵隔包块 | DLBCL | |||
例号 | 回输CAR-T细胞数量(106/kg) | CAR-T细胞基因转染率(%) | CAR-T细胞回输后第28天治疗效果 | 最终生存情况 | PFS(月) | CRS级别 | 回输后第30天外周血CAR-T细胞(%) | |||
1 | 4.0 | 20.0 | CR | 存活 | 16 | 2 | 6.26 | |||
2 | 3.0 | 45.0 | CR | 存活 | 13 | 3 | 15.20 | |||
3 | 7.0 | 45.0 | PR | 死亡 | 2 | 2 | 7.60 | |||
4 | 1.2 | 30.0 | NR | 死亡 | 1 | 1 | 0 | |||
5 | 7.0 | 12.0 | CR | 存活 | 11 | 1 | 5.53 | |||
6 | 3.1 | 31.0 | CR | 存活 | 1 | 1 | - | |||
7 | 0.3 | 35.6 | PD | 死亡 | 1 | 1 | 16.64 | |||
8 | 5.0 | 25.0 | PD | 存活 | 1 | 1 | - | |||
9 | 6.1 | 44.0 | CR | 存活 | 1 | 1 | 0 | |||
10 | 4.5 | 14.5 | PD | 死亡 | 1 | 1 | - | |||
2.2CRS
在10例患者中,都发生CRS,其中,1级最多。全体患者都产生发热情况,该情况会在回输的第1日与第2天产生,约维持一周左右,在两周后,所有患者的体温都得以恢复。对于产生持续性高热的患者提供托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后得以恢复。有1例患者出现失语,也产生持续高热情况,运用糖皮质激素、托珠单抗注射液进行多次治疗,渐渐得到缓解。也有1例患者产生呼吸衰竭等,为其提供升压药物,也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在CRS监测中,监测IL-2、IL-4等水平。在产生CRS时,IL-2与INF-γ水平发生显著提高。
2.3不良反应
对于血液学不良反应患者,提供FC预处理后,依据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情况将G-CSF提供,也通过广谱抗生素治疗。血红蛋白出现一定降低,仅有3例患者需要进行少量间断红细胞的输注。所有患者都产生红细胞减少情况,部分患者需输血小板支持治疗。对非血液学不良反应,针对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需提供无创呼吸机发挥辅助作用,也提供升压药物、保肝药物等,使患者相关指标恢复。
3.讨论
CAR-T细胞是新型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已在临床的多种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获得应用,针对难治复发B细胞肿瘤有着一定疗效[3-4]。此为新型细胞免疫治疗方法,通过基因工程将T细胞改造,让其表达肿瘤特异性CAR,将抗原抗体结合机制与T细胞杀伤作用结合,特异性地杀伤肿瘤。有些CAR-T细胞能够变为记忆细胞,将抗肿瘤效应进行保留,以免癌症复发。CAR-T细胞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是目前在临床研究中的重点内容,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是CRA载体的主要来源。CAR-T细胞进行对肿瘤抗原的识别不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递呈,也不受到白细胞抗原的影响,能够规避相应免疫逃逸的出现,还不会产生T细胞抗原抗体错配的可能性。特异性地杀伤肿瘤,不会产生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患者自己的耐受性也会获得改变。CAR-T以糖类等非蛋白质抗原,肿瘤抗原靶点的范围较大,形成对治疗效果的作用。CAR-T还能够实现患者免疫功能的重建以及强化,实现长时间的抗肿瘤的成效。CAR-T细胞有着对于特定肿瘤抗原的高度亲和性,可以产生对这一抗原的肿瘤细胞的良好杀伤效果[5]。
CAR当前已发展到4代。第1代的CAR-T细胞结构,其中仅有单细胞信号转导区域,无法在身体中产生持续增殖,得以存活的时间并不长,在抗肿瘤活性方面,效果较差。第2代为在第1代基础上加入协同共刺激分子。第3代具有2个或者是其以上共刺激分子。伴随着代数的变化,其本身的扩增能力发生一定强化,肿瘤细胞溶解作用等也得到提高。但是,CAR-T有可能与靶细胞提供的内源性受体有联系。患者在CAR-T输注前,需要开展预处理。第4代CAR-T细胞增加编码CAR等,可利用相应细胞因子释放激活CAR信号通路。
CD19CAR-T在B细胞肿瘤的治疗中获得良好效果,为部分复发难治性ALL患者带来希望。但是,在将其真正应用时,会出现有关不良反应、并发症,主要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在CAR-T细胞治疗中,最明显的反应就是CRS,其为此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对作用机制的探究发现,CAR-T细胞输注活化之后,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中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也会将炎性介质进行分泌,还能够对别的炎性细胞进行激活等。致使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出现CRS。在此情况下,会发生全身炎症反应,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低血压等,甚至会致使心衰、呼吸窘迫等并发症产生。CRS的症状和严重情况有着个体差异性。但,高热为其常出现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之中,应将其和感染进行科学鉴别。有研究表明,运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免疫抑制,可逆转CRS。有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可当作对CRS严重程度进行检测的具有可靠性的指标,利用其能够对CRS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TLS是CAR-T细胞在身体中被抗原刺激之后,扩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够导致大量的肿瘤产生溶解、坏死。释放细胞中的物质入血会造成代谢紊乱综合征。在将CD19CAR-T细胞输注之后,需要达成对患者的密切监测,在发生TLS之后,应及时进行对患者的处理。当前,可通过药物处理模式帮助患者达成一定的改善。脱靶效应为CAR-T细胞在将其输注到身体后,会攻击肿瘤组织外低表达靶标抗原的正常组织,而其毒性与CAR的抗原特异性有关联。当通过CAR-T治疗B-ALL患者时,脱靶效应是因CAR-T细胞反应会在患者的身体中一直存在,导致B细胞发育不良情况的产生。当前,发现特异性高表达的TAA是将脱靶效应风险降低的重点。在CAR-T细胞治疗中,其导致的神经毒性为CAR-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总是伴随CRS发生。针对其发病机制分析,还没有得到完全明确,有可能是由于激活巨噬细胞等,让患者的全身炎症变得更加严重,也可能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实质中T细胞迁移,脑脊液的细胞因子与蛋白质水平改变。
有研究发现,ALL中CR率是88%,在NHL中CR率为57.1%。也有研究表明NHL的有效率和ALL存在差异。对其成因分析,有可能和NHL存在实体瘤块,CAR-T细胞不容易进入相关。当前,已经研发新型CAR-T细胞,可进入肿瘤组织,也会诱导机体T细胞等进入,协同产生抗肿瘤效果,已经在动物模型中获得良好治疗成效。实现对该技术的应用,可能会让CAR-T细胞在NHL中的治疗成效得以提升。对CAR-T细胞治疗的介入时机探究,ALL病例多数产生在前期治疗中有效,并长期生存的患者。在本研究中,全部NHL患者都为难治患者,从发病开始到CAR-T细胞治疗前,都未达成CR,其中获得良好治疗成效的患者都是更早进行CAR-T细胞治疗的病例。对于此情况进行分析,其有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关联,这一免疫功能差异有可能会与相应发病机制存在联系,还会影响采集、制备等效果,也能够对于回输之后的免疫系统调动发挥一定作用。
在回输后,最常见与严重的不良反应是CRS。有研究发现,并没有出现CRS的患者很难在治疗中得到良好效果,产生CRS的患者,对CAR-T细胞治疗更为容易出现反应。但是,并无相关数据说明CRS的严重程度和CAR-T细胞治疗存在必然关联,也要考虑肿瘤负荷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学者认为,CRS的严重情况和回输前肿瘤负荷存在联系。也有研究者提出,CAR-T在身体中的扩增和临床效果、CRS的严重状况有联系。在本次研究中,患者产生CRS严重程度的不同,B-ALL与NHL对比,更容易产生严重CRS。或许和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的情况存在关系。但,受到本次研究中病例较少的影响,并未出现明显在疗效方面的不同。在回输前,外周血肿瘤负荷高的ALL患者,在回输后会发生CRS,致使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产生。对于CRS需要相关指标描述、检测。当前,客观指标为细胞因子。有研究发现,IFN-γ、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和严重CRS的诊断存在联系。也有研究表明,3-4级的CRS患者,其IL-2、IFN-γ等与1-2级的CRS患者进行比较,其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一研究证明在分析CRS反应中,需要将以上指标作为重要参考。还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疾病组,TNF-α最高值中位数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在不同的CRS分级标准制定体系之中,可以将不同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等相关因素应用,制定监测指标及分级标准。目前,找到可以精准区分CRS反应程度的细胞因子,也制定科学性分级诊疗措施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在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前,应实现对其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查工作,发生CD4+等细胞百分比较高的患者,其在治疗后出现CRS的级别高。这一指标或许能够成为对CRS反应进行预测的指标,应采取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实现对其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发现,以CD4+、CD8+细胞等比制备CAR-T,也联用有利于CAR-T细胞植入的FC方案,会将细胞输注剂量变少,也能够达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实现等比制备与FC方案的运用,其效果相较于环磷酰胺单药更加显著,或许能够间接证实在患者治疗之前,其免疫功能状态会产生对CAR-T细胞制备等一定影响。CAR-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是重点关注内容。对其临床表现分析,有着多样性特征。但,在发病机制方面,还未得到完全明确。有相关研究发现,在产生脑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并未检测出CAR-T细胞。所以,认为相关反应的产生是T细胞介导的广义炎症反应,不是CNS反应细胞所产生的直接毒性反应。也有学者在产生脑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在对脑脊液检查中,并未实现白血病细胞等发现。在之后的报道中呈现,产生脑病患者其脑脊液中能够将CAR-T检测,但是,并不是全部检出患者都产生脑病。因此,其认为发病机制还未明确。当前,已有学者指出,脑脊液中可检测出CAR-T细胞,也可检测出CNS肿瘤细胞消失。虽然有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CRES反应,但,CAR-T细胞可进入CNS,能够将其作为清除CNS疾病残存的方法。今后,可以考虑采取鞘内注射,但是,在注射剂量、安全性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抗CD19CAR-T细胞在难治复发B细胞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可控,具有较高安全性。对前期治疗得到缓解,并长期生存的ALL患者,建议其进行CAR-T细胞治疗。对难治NHL患者,应该尽可能早地实现对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而且,在患者进行此项治疗前,应联系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分析,可实现对CRS反应严重级别的提前预测。
参考文献:
[1]单贺珍,董石,李晓瑞,董宇曦,刘秀盈,何宇,王建勋.金银花提取物增强抗CD19 CAR-T细胞肿瘤杀伤活性[J].中南药学,2022,20(07):1545-1549.
[2]敖罗权,敖翔,郭韡,邢伟,胡雪停,李战,姚孟维,吴晓凤,徐祥.稳定表达CD19的HeLa细胞株的构建及其作为CD19-CAR-T细胞的靶细胞功能鉴定[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0,36(12):1095-1101.
[3]祁岳坤,徐开林.抗BCMA联合抗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单臂Ⅱ期临床试验[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0,33(07):460-463.
[4]沈明芳,李园,郭晓珺.CD19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1例[J].浙江医学,2020,42(11):1203-1205.
[5]王添,陈新峰,张震,张毅.CD19 CAR-T细胞治疗骨髓侵犯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09):1049-1052+1057.
[6]许倩文.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D19阳性复发难治B细胞来源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毒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