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民医院 553100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中医医院 550014
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诊断效果。结果:35例患者中B级10例,占比35%,C级12例,占比34.29%,D级8例,占比22.86%,E级5例,占比14.29%,其中肝脏CT值正常率以及降低率分别是17.14%、82.86%,肝脏CT值降低组的各个级别的CT值均更低(P<0.05)。结论: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应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比较准确,能为患者的治疗指导提供关键性的参考,也可以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当中。
关键词: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胰腺炎类型,并且病死率高,同时病情的发展速度以及起病均非常的迅速,视为临床危急重症之一。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制定之前明确患者的精准诊断尤为重要,CT在很多内脏器官疾病的诊断中都有着较高的诊断评价,并且十分的常用,诊断也比较方便[1]。本研究中则具体探究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具体诊断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筛选时间是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男性21例,女性14例,24岁至61岁,均值43.78±1.20岁,发病时间最短1.4个小时,最长3天,均值1.68±0.42天。所有患者提供亲签同意书;进行血清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检测时,均发现具有指标上升的趋势。
1.2方法
选择GE64排螺旋CT检查,为了确保脏器充盈便于胰腺轮廓的显现,患者需要在检查的半个小时前进行2%浓的泛影葡胺的口服,剂量是500毫升。以仰卧位受检,平扫参数为:层厚为5毫米,螺距为1至1.2,扫描范围从膈顶开始向下扫描,到盆腔底部结束。在进行增强扫描时,用高压注射器将合适剂量的碘海醇为患者进行肘静脉的注射,剂量按照体重计算,每千克注射1.5至2毫升,控制每秒2.5至3.5毫升的注射速度。在延迟45至55秒以及60至70秒期间对患者进行胰腺实质期和门静脉期的薄层增强扫描,进行扫描参数的相应调整,层厚为2毫米,窗宽以及窗距分别是250HU、40HU,螺距为1.0。
扫描结束后选取影像科中的两名主任医师或者是副主任医师进行阅片,同时在阅片时应该由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协同阅片,共同对患者胰腺病变的范围、形态以及严重程度、增强扫描后坏死灶的体积变化以及胰腺内外潴留灶和胰周脂肪层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记录。
1.3观察指标
(1)观察CT影像分级,标准以Balthazar分级系统作为参考,胰腺正常为A级;胰腺存在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管增粗,局限性积液,为B级;在存在B级的特点时,同时还伴随胰周的炎性状态变化,为C级;胰腺同时存在单发性的积液区域为D级;多发性的积液区域或者是积气区域为E级[2]。(2)结合患者的CT严重程度指数将其分成Ⅰ-Ⅳ四个级别,级别越高,严重程度越高,还观察不同CT严重等级的患者肝脏CT值减低情况,脾脏以及肝脏的CT值分别是47Hu和52Hu,如果肝脏的CT值低于脾脏,则可以判断肝CT值减低[3]。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影像分级
35例患者中B级10例,占比35%,C级12例,占比34.29%,D级8例,占比22.86%,E级5例,占比14.29%,无A级患者。
2.2肝脏CT值
35例患者中肝脏CT值正常率17.14%,肝脏CT值降低率82.86%,其中肝脏CT值正常组以及肝脏CT值降低组的Ⅰ-Ⅳ级CT值均逐级降低,肝脏CT值降低组的各个级别的CT值均更低(P<0.05)。见表1.
表1肝脏CT值(x±s,Hu)
组别 | 例数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Ⅳ级 |
肝脏CT值正常 | 6 | 52.22±4.31 | 48.21±4.08 | 44.17±3.87 | 41.68±3.52 |
肝脏CT值降低 | 29 | 38.56±6.20 | 33.07±5.21 | 28.74±5.14 | 28.67±4.68 |
t | 8.574 | 9.52 | 7.892 | 7.416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胰腺组织出血、肿胀以及体积增加为主要的病理变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凶险,容易短期引起胃肠道出血、弥漫性腹膜炎以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4]。该病的有效诊断方式选择能够为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以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中B级10例,占比35%,C级12例,占比34.29%,D级8例,占比22.86%,E级5例,占比14.29%。其中肝脏CT值正常率17.14%,肝脏CT值降低率82.86%,肝脏CT值降低组的各个级别的CT值均更低(P<0.05)。64排螺旋CT在该病的诊断中凭借其探测器排数的增加能够发挥出多种优势,首先在扫描速度上有了提升,能缩短患者检查的时间,符合患者治疗迫切的需要。在成像质量通过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加准确的抓住各个扫描时像,及时察觉出患者的血液供应特征,更准确的分辨出胰腺实质灌注良好以及灌注较差的区域,这一优势对患者的胰腺坏死程度以及范围的判断非常的重要,有助于进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定性诊断,还能进行更精准的分级
[5]。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行性以及准确性值得肯定,且能进行分型,可以作为规划患者治疗方案的参考内容。
参考文献:
[1]郑琴韵,黄欢,汪世存,等.多层螺旋CT应用于Ⅰ型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评估激素治疗效果的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1):108-110.
[2]瞿承武,程文君,林刚,等.螺旋CT技术在感染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0(11):1686-1689.
[3]邹萍、管英、李继兵.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2):84-86.
[4]刘飞,鲁璐,贾维维,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增强扫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5):113-115.
[5]张景,赵伟,任千里,等.增强CT坏死体积和衰减值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12):1584-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