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尚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加速,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在行业内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本文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各阶段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BIM技术为基础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育建议,为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BIM技术 人才培育
1.引言
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是指在装配式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借助多种信息化工具(如BIM技术),实现安全、进度、成本及质量等的管理目标[1],保证高效完成建设任务。
工程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共享渗透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吊装阶段以及运维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辅以BIM技术的支撑,对满足装配式建筑精细化管理需求的信息化平台的研究很有必要。
2.BIM在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方面中的成效
(1)基于BIM的协同设计
传统的设计模式由于各专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导致各个不同专业之间的错漏碰缺现象严重,这种落后的工作流程及管理方式,与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是在依据各专业性能指标、力学要求,兼顾构件厂生产工艺以及施工单位装配需求的基础上,对构件的尺寸、孔洞预留及管线预埋等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2]。另外,在设计阶段还可以使用BIM的虚拟建造功能对设计方案进行预演,对模拟暴露出来的设计不合理的节点部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避免后期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变更和返工。
(2)基于BIM的工厂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安全[3],为实现预制构件生产环节的质量及过程跟踪,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已经陆续使用PC-MES以及装建云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另外还可以利用RFID技术将承载着构件信息的二维码标签内置到预制构件中,利用外部识别设备实现构件信息的及时采集和共享,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3)基于BIM的构件运输信息化管理
利用RFID、GIS等技术可以实现构件加工、运输、进场和装配等信息的追踪、查询与采集。通过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信息模型,可以建立实时信息在模型与实体之间的传递桥梁,项目各实施主体可以通过共享平台高效精准地掌握构件的运输状态。
(4)基于BIM的现场安装信息化管理
施工阶段,安装技术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对吊装过程进行预演,对吊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工艺碰撞问题进行预判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安装质量和效率。
(5)基于BIM的运维信息化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的运维阶段,不断优化的BIM模型已经趋于成熟且与现场实际竣工模型保持一致[4]。维保人员可实时从平台调取BIM模型,一键查询构件的尺寸参数、材质、功能、坐标、生产方、施工方、设计方等信息,并直观掌握结构构件或机电设备的空间位置及管线布局,便于快速精准地开展运营维护工作。BIM还可以和多种不同的运维软件交互,实现智能化运营。
南京作为国家级示范城市,在信息化推进方面做了大量探索。自2019年以来,南京市提出在大型公建以及装配式项目中推广应用BIM技术。目前,南京市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已正式上线使用,该平台可以实现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全过程信息共享及质量信息留痕。另外在南京市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投资控制评测方法研究》、《基于航空(无人机)测绘和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土方平衡中的研究与应用》、《BIM信息化技术在保障房项目装配化装修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以及《基于BIM的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链工业互联网技术架构研究》等多项专项课题研究如期进行,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引导设计单位积极采用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和BIM手段,提升装配式设计水平。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作为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和高品质绿色建筑示范的重要内容,新增“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示范”类别,对预制装配率高、采用装配化装修和全过程应用 BIM 技术的典型工程项目给予支持,提升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建设水平。由此可见,江苏在推广装配式建筑和BIM应用方面的力度之大。
(1)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利好政策,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鼓励高校、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基地,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有机融合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另外要发挥建筑产业协会的牵头引领作用,依托社会实训基地开展技能鉴定,为行业输送合格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同时主管部门要为能工巧匠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广大产业工人参加培训并给予补贴。在实训基地培育方面,建议可适当增加专项补贴渠道,缓解企业的投资成本,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基地,以满足不同区域学员的培训考核需求。
(2)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工作的通知》提出,力争2025年实现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20%,逐步建立技能人才配备体系,对持证上岗提出了要求。所以,企业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加强装配式建筑人才和 BIM技术人才的融合培养,如果由于客观原因,自主培养存在困难的,可以与社会实训基地合作。此外,企业可以将培训取证与工作绩效、岗位晋升挂钩,调动参加技能提升培养的积极性。
(3)产教融合,构建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担负着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校企合作有利于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具体措施有:共同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指企业提供岗位对人才岗位职责、专业基础等方面的要求、高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并将培训计划合理分解);搭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授课方式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高校可以与社会资本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实践课的需求,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人才输送、推荐就业(在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双方可以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优先推荐就业,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也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问题,实现双赢)。
(4)以赛促学、以赛促岗
近年来,技能竞赛在选拔、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年全省百万城乡建设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南杯”装配式建筑决赛》取得圆满成功。通过组织开展类似技能竞赛活动和岗位练兵,极大的调动了装配式建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荣誉感以及对岗位的认同感,激发了内在动力。2022年长三角区域百万城乡建设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暨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正紧锣密鼓筹备,这是一场将省百万城乡建设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纳入“江苏工匠”岗位练兵的职业技能竞赛,为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也为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储备。
4.结语
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体现了绿色施工理念,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是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的趋势,而大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任务之一。政府、行业、企业及院校都要转变思路,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全面布局装配式技能培训体制,多方联动,为装配式建筑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郑一梅.BIM在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徐照.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J].图学学报,2018,(6):1148-1155.
[3]李云娥.既有民用建筑工程检测与鉴定[J].中国房地产业,2018,(12):151.
[4]沈维莉.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建筑,2016,(34):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