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量化管理的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3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量化管理的机制研究

张永会1张斯媛2

合肥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  238076

安徽新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 230088

摘  要:目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合班制,大班上课,课堂教学平时成绩,一般采用教师日常考核期末定性评定分数的办法,该办法由于不透明、不公开,对学生平时学习很难起到激励作用,存在学生上课消极,前排不愿座、低头玩手机、打瞌睡、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发生。进入新时代要求强化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管理,笔者认为应引入课堂教学量化考核与“三全育人”机制,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管理。

关键词:思政课  课堂量化管理  三全育人

2019年3月18日在全国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就充分肯定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出现了思政课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差的现象,因此必须改进和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手段,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落实思政课“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规章制度对学生缺乏约束力

高校在开学时,要求教师必须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日志,用于课堂教学管理,虽对旷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病事假等现象,有严格的规定和考勤制度,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合班上课人数多,教师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点名方式,来确认违规学生,既使动用了现代信息手段进行签到点名,也不能将学生的违纪行为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平时成绩挂钩进行量化考核,而只是通过自然教学班级的班干部和划分的学习小组组长代行管理,班干部、学习小组组长,在行使管理职能时,由于没有抓手,往往是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对课堂考勤制度的严肃性缺乏敬畏心,因而规矩意识淡漠,课堂违规违纪现象常常发生。

2.学生对思政课课程的内容、性质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受社会上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必然对正处于思想观念沉淀期的大学生产生冲击,进而导致他们对思政课课程的内容性质认同感降低,与学校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形成反差,学生简单地把思政课认同为是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说教课,认为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接地气的课程,所以只倾向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懂得价值观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懂得专业知识制约于价值观。故在思政课学习上存在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把在高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引入到了思政课的学习中来,认为只要期末下工夫死记硬背、考试及格能过关就行,而不去揣摩理解思政课的课程内涵、精神实质及对大学生人生成长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存在这一种普遍的沉寂的现象,学习主体尽量忽视和逃避课堂互动,尽量避免教学中的语言交流和双方的行为沟通,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共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与效用的路径

1.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量化管理

目前普通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学生,开设的思政课课程一般是五门课,第一学年一、二学期是《思想道德与法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学年一、二学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形势与政策课学习贯穿两个学年。前四门课程的性质为通识类教育考试课。期末的综合考评成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按照百分制的计分规则,期末成绩(100分)=理论教学考试成绩占(50%)+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占(20%)+课堂平时教学成绩占(30%)。

为了加强思政课课堂的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目前存在的课堂教学管理问题,解决的路径:一是要强化现行政班级的组织建设,强化班级班委的管理能力和学生的自我管控意识,上好思政课。按照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的组织原则,对各行政班级,在遵循自愿组合和组织沟通的前提下,按6—8人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由小组成员推荐组长一名,具体负责本小组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管理事宜。原则上要求,按行政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分区就坐,这样可便于管理和学生相互学习讨论问题。二是对课堂平时教学成绩(30%),实行量化考核,与课堂学习管理制度,课堂学习态度表现进行挂钩量化。废除现在通行的平时成绩不公开、不透明,到期末由教师一人掌控的定性考核办法,既是有的教师对同学们的平时表现,在日志的平时成绩栏目上有所记载,并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依据,但由于平时成绩不公开、不透明,一是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起不到激励作用,二是学生会误认为平时成绩的高低,是老师凭借印象打的分,造成的错觉使同学们不是把精力用在平时的学习上,而是认为只要讨好老师,平时成绩就会得高分。变革后的平时成绩量化考核办法是,按照百分制的考核原则,把平时总成绩满分设定为100分,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课堂学习纪律挂钩考核,一般按20%-40%设定分值,另一部分与课堂学习表现挂钩考核,一般按60%-80%设定分值(比例高的目的是鼓励学习)。

比如:某学期某老师上课班级为8个班,两个行政班合为一个教学班,教学任务10周,每周16节课,每个教学班一周上2次课,共计20次课。按照考核规则:

(1)对课堂学习纪律的考核(设定分值假定为40分)

对课堂学习纪律的考核,为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敬畏制度,敬畏规矩,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按违规行为的类别设定指标,分别挂钩进行考核。

①正常出勤上课考核(按出勤次数累加):按课表要求,每出一次勤,平时成绩记入2分(2分=基本分值40分/20节课,计算而得);

②缺勤与违纪考核:

旷课:每旷课一次扣减2分/次(2分=基本分值40分/20节课,计算而得);请假:请事假三次以上(不含三次及病假):每请一次假扣减2分/次;迟到:每迟到一次扣减0.5分/次;早退:每早退一次扣减1分/次;课堂看手机及其他违规行为,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扣减1分。

(2)对课堂学习态度表现的考核(设定分值为60分)

为了落实2021年教育部改版新教材,把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一字之差反映了教育部的良苦用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要大胆的尝试和革新教学方法,善于运用互动研讨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改变要学生学习思政课为学生主动要学习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采取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相结合,讨论与辩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参与课堂讨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小组成员能够相互帮助、督导学习,主动讨论回答课堂问题。把设定的学习态度考核分值60分数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对学习小组集体进行考核,设定分值(假定为40分),另一部分用于对学生个人进行考核,设定分值(假定为20分),其中10分用于和学生平时上课主动讨论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辩论讲课进行挂钩量化考核,10分用于列外原则,对学生课堂表现优秀者进行嘉奖。

①对学习小组的考核(40分):

以学习小组为单元进行奖励。小组成员中不论谁,凡在课堂上第一次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者,考核所得的分数,都属于小组集体的(比如:设定小组成员凡是第一次回答问题者,奖励3分,本小组成员共计7人,该小组本次所得总分就等于7*3=21分),这21分如何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是由该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小组课堂学习讨论、辩论及回答问题中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态度、表现及对本小组集体得分的贡献大小,决定本次每个小组成员的实得分数。这样小组长在管理上既有了抓手,也学会了处理复杂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在管理上贯彻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②对学生个人的考评(10分)

学生课堂学习,态度端正,听课认真,善于思考,勤于讨论、辩论回答问题,实行课堂奖励加分制度。课堂上小组成员第二次回答问题(含第二次),每回答一次,奖励1分,依次类推,累计计算(期末累计总奖励分值不得超过10分)。

③对学生的嘉奖考评(10分):

为了鼓励学生为渴求知识、自我约束、端正态度、不耻下问、勇于表现,有意识的去提高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心理素质,上课始终愿意坐在前排,规定对每次上课坐在第一排的同学进行嘉奖。每次授课坐在课堂第一排中间的同学,每坐一次,嘉奖1分;每次授课坐在课堂第一排两边的同学每坐一次,嘉奖05分。每次可以往前推进就坐而非要坐在最后一排中间的同学,每坐一次,扣减1分,非要坐在最后一排两边的同学,每坐一次,扣减0.5分,如:同学能主动从后排往前一排一排推进就坐,每往前推进一排,依次递减所扣减分数(设定所扣分数等于1分或0.5分/可往前推进的就坐排数),直至不能再往前推进就坐时,不再扣减分数。依次类推,累计计算,期末累计总嘉奖分数或扣减分数不得超过10分。

(3)对其他考核事项的规定

为了激励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学习小组组长在教学管理中的使命感、责任感与事业心,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督导、相互帮助与相互促进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贯彻责、权、利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学生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班级班长、学习小组组长,负有连带责任和享有相应荣誉。

①负有连带责任的事项:

学生旷课三次(不含三次)以上,每旷课一次,扣学生所在学习小组组长0.5分、班长扣0.2分(说明理由不扣分);迟到、早退三次(不含三次)以上:扣小组组长0.2分、班长扣0.1分(说明理由不扣分);课堂看手机及其他违规行为,学生每扣1分,扣学生所在学习小组组长0.5分、班长扣0.2分

②负有连带奖励的事项:

课堂上小组成员每奖励1分,该学习小组组长可同时奖励0.5分,小组成员每人可分别奖励0.2分,班长、学习委员可分别奖励0.1分(期末累计总奖励分值不得超过5分)。

③平时考核成绩日清日结

为督导学生把学习精力真正用在平时学习上,进一步捋顺平时学习与期末复习考试的关系,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考核结果,实行日清日结法。由班级学习委员牵头,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平时成绩考核原则,当日考核成绩当日公示,以便对成绩的公正性进行相互监督。同时使同学们及时了解自己在学期内某一时段平时成绩的累计分数,督导激励他们在下一步的学习中迎头赶上,就要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辩论并主动回答问题。因他们知道该考核办法是在开学初期,经至下而上,至上而下,反复讨论酝酿,经全体同学举手表决通过的规定,规矩挺在了前面,谁也不得违反,就连代课老师也是没有任何权利改动,它是同学们期末平时成绩分数高低归档的班级法定性文件。使同学们明白了期末平时成绩的高低,是要靠自己在平时学习中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辩论主动回答问题一分一分挣来的,只有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平时用功学习,期末才会取得好的成绩。也是同学们正确理解平时学习与期末考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为了学习而学习期末就一定能够考出好成绩,为考试而学习期末就有考不及格的可能。

为了使平时成绩记录更加客观公正,不至于因工作疏忽而遗漏某一同学的课堂得分情况发生。一是要求每一次授课结束后,凡是参与讨论、辩论主动回答问题取得分数的同学,下课时,(1)做好个人得分记录,(2)及时向所在小组和班委反应自己本次授课的得分情况,经双方核对后记录在案。二是各小组组长要在当次授课结束后,及时将小组所得的总分数,按规则二次分解给每一个同学,同时一并将同学个人奖励和嘉奖得分情况,上报给班级学习委员。三是班级学习委员对各小组上报的同学实得分数,经汇总整理后,及时就在教学班级群里进行公示,以示监督、公开、透明,因此对同学的学习具有较强激励作用。

为了营造开放、创新、讨论、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每次课后公示的学生成绩,不加限制,期末归档时最高成绩设定为94分。

2.引入“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

所谓“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对高校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格局提出的要求。践行落实“三全育人”体系,高校就要从实际出发通过顶层设计,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广泛参与的家校互动机制。学校虽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要定期不定期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情况,与家长一道携手共进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二是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校企培养联合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的发展趋势。学校应继续加强校企联合,修改完善或建构产学研相合作的教育模式,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修正和完善符合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知识结构培养体系,通过校企联合。一是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二是通过企业实习,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都会有快步提升,如果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双方达成协议,毕业后学生即可实现就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招聘用人与岗位难以匹配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三是构建高校课程思政综合培养联动教学机制。学校只有启动各种教学资源,建构课程思政教学联动机制,形成各种教学资源联动运行相互配合的大思政课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与管理工作,才能把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切实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才能转变学生对思政课教育功能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对思政课课程内容性质的认识,有一个根本性的提升和转变,认识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课程,使学生培育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使学生能充分理解价值观与专业知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价值观对专业知识有统领的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的高速运转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建构,就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塑造、输送更好更多合格的优质人才。   

总之,只有通过强化思政课课堂教学量化管理和“三全育人”体系的建构,才能切实把思政课教学落到实处,使思政课课堂教学高效、优质,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关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金品课程,成为对学生“三观”塑造、成长成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顾海良,余双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余亚平.应对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翟雪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其解决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4]李志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J].大学(学术版),2011(7)

[5]景  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

[6]姜  磊. 浅谈“三全育人”理念在职业院校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全面践行,2019

[7]程家富.李金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课堂管理从策略——巢湖学院学报,2012

课题项目:2020szjyxmo35《浅议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张永会男,1960年2月,,河北涉县,学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斯媛,女,1988.5,汉族,安徽合肥,学历:硕士,讲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