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古名亮1, ,盛玲2

1.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教师发展中心   244100

2.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实验小学   244100

摘 要:从小学语文作业方面来看,要落实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要求,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作为作业设计的导向,将一些课后练习融入预学和课堂学习之中,做到学练结合、融练于学,同时需要设计指向必须训练的作业和具有整合意义的作业,以真正实现从作业总量和时长两个层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语文作业切实发挥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背景;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从小学语文作业方面来看,需要解决长期以来作业功能单一、结构不合理、缺乏目标意识和差异性等,才能实现减量提质的目标。而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落实“双减”目标,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作为作业设计的导向,立足统编教材单元统整功能,将常规意义上的语文作业分散在课前预习、课堂实践活动、课后练习等不同环节以不同形式加以呈现,做到学练结合、融练于学。这样既可以达到减轻学生课后书面作业负担,又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投入实践、阅读等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设计预学作业指向教学准入

预学作业是针对学生预习课文泛化采取的措施,教师在设计预学作业时,需要从教学准入的视角,让学生从生字词语、课文朗读、语文要素、学习疑点等课文学习基础性知识与实践方面的要求自主落实,进而将平常的课后字词抄写融入到预学课文中,从一定程度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量。

1.在预学中聚焦字词学习的难点

识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重点在第一学段,不少教师在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中,还是喜欢在初读课文后将课文中要求学习的生字词语集中呈现,看似在检查预习成效,实际上还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学习一遍,耗时多不说还打消了学生预学的积极性。有鉴于此,教师在设计预学作业时需要就学生字词学习上的疑难点进行:在本课要求掌握的这些生字词语中,通过自主学习哪些你能够掌握打上“√”,把你觉得难读难记或不理解的圈出来,思考读和记的有效方法。这样的预学作业针对性强,一方面学生在预学中完成了课文学习的准入工作,另一方面在聚焦字词学习难点上真正把握了学情,找到教学的真正起点位置,并围绕解决难点寻找突破的方法路径,避免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重复的事情,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学作业中的字词读写在学生属于学习,是课文学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与课后一遍遍地抄写字词性质完全不同。

2.在预学中重视自己感觉的疑点

预学作业中教师在字词以外的内容中,同样需要重视学生疑点的存在。这些疑点可以是针对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产生的,也可以是尝试解决课后习题产生的,还可以是自己阅读文本随机产生的。不论是哪种情形,只要属于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产生的疑点,都值得教师重视,并选择有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疑点作为课堂教学抓手,寻找解决的方法或思路。如《花的学校》一课,教师设计的预学作业中有:“课文中有许多针对花的学校开展想象,你最想提出的疑点是什么?如果你来想象花的学校,会想象出什么呢?”学生提出的疑点有很多,如:花儿的学校为什么在地下?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功课是什么呢?他们的老师为什么也会罚站?雨一来他们才放假平时不是每天都回到天上的家里吗?他们要回家的话是怎么回去的呢?等等,这些疑点自然就是教师诊断学情的依据,教师据此可以判断学生对课文中的想象需要进行哪些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象也很精彩,如:花儿在地下学校里跟老师学习的是舞蹈和变魔术;花儿回到天上就变成了天空的花朵,白色的花就是那朵朵白云,彩色的花就是绚丽的彩霞;花儿最想去的地方是月亮,他们要与嫦娥作伴把月宫装扮的无比美丽,等等。有了对预学作业中疑点的重视与解决,学生对课后练习的完成就显得轻车熟路了,减负的目标就体现在其中了。

二、融入课后作业驱动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受其他学科的影响,把课后练习作为作业让学生书面完成,再加上其他教辅资料的上的各种作业,就成为语文作业负担重的一个方面。对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适时将课后练习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之成为驱动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以相关任务为抓手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课后作业与课文内容学习融为一体,不仅能够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1.以课后作业梳理课文内容

梳理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后续诸多教学目标要求都是以此为基础来开展的,而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不少提出的就是课文内容梳理方面的要求。对此,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文初读环节,通过适当设计作为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抓手。如教学《乡下人家》,课后练习1的训练要求是:“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梳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所描写的画面,并思考给画面取名字。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练习要求,设计梳理内容的训练:“认真阅读课文1-6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有画面感的句子,抓住画面中的主要景色,结合时间、地点为画面命名。”这样学生在梳理课文内容中,有机融入了课后练习要求,原本属于课后作业的任务在课文阅读学习中轻松完成了。

2.借课后作业理解人文主题

人文主题是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一条重要线索,但其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容易成为贴标签或者灌输,因而被学生反感。如何使人文主题融入阅读过程之中,借助课后练习中涉及人文主题理解的要求,设计阅读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人文主题。如《慈母情深》一课,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体会来自父母的舐犊情深。这样的体会直接让学生说,容易成为语言上用程度副词“十分、特别、太、很、最”等强调“爱我”,实际上没有真切的体会。课后练习1的要求是:“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教师根据这样的要求设计问题:“在‘我’为了要钱买长篇小说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耳闻目睹中哪些场景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阅读课文,从中找到的场景有:母亲工作的环境狭窄、噪声大还“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但母亲一直埋头工作;母亲抬头转身看“我”时吃惊的眼神里充满了“疲惫”感,但母亲想的还是多干活;当旁边的女人劝阻母亲“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给“我”钱买长篇小说时,“母亲却已经将钱塞在我的手里了”,并说“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学生抓住这些具体“场景”来体会,母爱的深切就在与众不同的言行描写中显示出来。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更不能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变化,精心选择训练内容开发多种指向的语文作业样态,使语文作业切实发挥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2022.4.

[2]章桂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融学作业”的设计与使用[J].小学语文教师,2022(02):23-27.

[3]廖丽萍.促进学习的作业设计[J].小学语文教师,2022(03)14-18.

    [4]陈晓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开发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22(04):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