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抗逆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抗逆力

屈雪晴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四小学  天津  301700

摘要:抗逆力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较弱的抗逆力会引发一系列成长问题,例如人际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抗逆力作为一种成长的力量源泉,它能够在小学生遇到挫折或者困境时,给予他们能够冷静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从而弱化困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社会适应最大化。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抗逆力因素。遵循目的性原则、及时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集体性原则,通过利用或改编素材、运用教师评价语言、组织小组活动、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抗逆力培养。

关键词:抗逆力培养;数学教学

抗逆力培养渗透在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育中包含抗逆力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力量,整合开发资源,适时引导,将抗逆力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发展潜能。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探寻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应关注教学中的学生抗逆力的培养。

一、数学教学中抗逆力因素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内容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懂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两个维度,在数学课程中也应当培养抗逆力。

课标维度

抗逆力渗透点

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信念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与学生的联系感,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自我信念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抗逆力培养目标的渗透。同时,要加强对学科的抗逆力因素的理解和分析,才能保证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抗逆力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抗逆力。

二、数学教学中抗逆力培养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抗逆力,有时候是为了抗逆力教育而抗逆力教育,使教学计划不能像往常一样有效地完成,学生抗逆力也不能很好地培养。数学教学中抗逆力培养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集体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数学教学与抗逆力教育整合的目的是在完成学科自身目标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抗逆力。我们倡导的数学教学与抗逆力教育整合,是将知识教育与抗逆力教育紧密结合,要求双方兼顾、统筹安排、有机融合。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发挥组合效应,使两方面的目标均能获得较大效益。抗逆力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在面临使自己身心失去平衡的逆境时,能够理性地表现出正面的、建设性的适应能力。所以,从这些目的出发,教育内容和方式都要为这一目的服务。其内容应该丰富,应该涉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同时,还要结合目前的社会现实,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特点。在结合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融合抗逆力教育理念,使其更能有效地为学校借鉴和采用。整合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共性,又要考虑个性,这样的整合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化的知识经验。

2、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讲究准确判断、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瞬时性价值教学资源。瞬时性价值教学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出现的。它是瞬间发生的,既可以转化利用又可能随时消失,所以教师务必要准确把握时机。同时,这一类资源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它是由学生的思维参与或教学情境激发而生的,比教学计划中预设的教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更符合学生的情趣和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抗逆力教育,教师要坚持及时性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瞬时性价值教学资源,准确把握时机,及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加深抗逆力教育。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是知识的源泉,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去理解掌握知识,通过生活实践提升自我抗逆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抗逆力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这一原则要求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抗逆力知识如果仅仅从学科的某个切入点引出,学生会觉得空洞且不能深入体会。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与抗逆力教育整合的时候,要极力避免空洞说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地利用学生周围的小事进行教育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知抗逆力,在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抗逆力。

4、集体性原则

集体是有凝聚力的群体,其特点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被严密组织起来。它以有形、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个成员,塑造着他们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合作探究活动,引导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让孩子们在谈论中形成共识等。例如,在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组员们互相帮助,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

三、数学教学中抗逆力培养的策略

寻求数学教学中抗逆力的有效培养方法,也是实施者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1、利用或改编素材体现抗逆力培养因素

在进行教学与抗逆力教育整合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抗逆力教育素材,必要时候可以进行改编。将抗逆力教育内容整合进知识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改编,借助一定情境或故事把抗逆力教育和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从而进行抗逆力培养。

2、运用教师评价语言渗透抗逆力知识方法

教师通过灵活运用融入抗逆力教育的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恰当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获得反馈和评价的同时,可以感知抗逆力理念,获得抗逆力知识,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3、组织小组活动提升抗逆力技能

小组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获得抗逆力培养当中的联系感。学困生的抗逆力缺失则重点要增强其自信心、发掘潜在优势、促进认知转变,增强正向的学习动机等。教师在小学数学与抗逆力教育整合的课堂中,充分运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感。同时,小组活动中讲究分角色,各司其职,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感。

4、设计与抗逆力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的起始点是教学设计,强调教学与抗逆力培养相结合,首要的是要完成一份规范有效的教学设计。运用教学设计的规范带动整合课程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数学教学中的抗逆力培养。

四、总结

数学教学成为抗逆力教育的主要载体,教师们应以知识为载体,掌握数学教学渗透抗逆力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分析教材当中的抗逆力教育点,充分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进行抗逆力培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的品质和行为。

参考文献

[1]赵魏丹.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对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介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师若隽.初中生抗逆力提升的小组工作研究--以S校“成长的不倒翁”小组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屈雪晴(1996.11-),女,汉族,天津,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