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应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应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探讨

黎会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将腋下静脉留置针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01-2020.08来院就医的患儿200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四肢静脉穿刺,实验组予以腋下静脉穿刺留置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分别为98.0%、93.0%,x2=2.9087;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x2=-4.5877;  实验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分别为(5.35±1.25)d、(2.15±1.30)d,实实验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436,P< 0.05)。结论:在新生儿输液治疗中应用腋下静脉留置针,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建议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腋下静脉留置针;满意度;一次性穿刺;并发症

相较于医院其他科室而言,新生儿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尚未发育完善、血管较为纤细等,在接受输液治疗时,通常需要经过多次穿刺,这会降低患儿依从性,导致其不配合治疗,再加上患儿家属过度关心、过度重视,易增加护患矛盾,故而寻找到适合患儿输液的方法及途径,对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确保临床疗效起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我院100例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为例,探讨在其治疗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价值,现详细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病例选取200例行输液治疗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患儿占比为58:42,患儿年龄范围在(0-1)月,住院时间平均达(3.2±1.9)d;实验组男女患儿比例是55:45,患儿年龄区间范围在(0-1)月,平均住院时间是(3.5±2.0)d。以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与对比,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需接受静脉治疗的患儿;(2)经临床医师详细讲解研究内容后,患儿家属自愿配合研究;(3)有完整病史资料者。

1.2.2排除标准

(1)拒绝参与研究者;(2)中途退出者;(3)精神、意识存在障碍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予以四肢静脉留置针,以头皮静脉留置为主,即做好药物皮试工作,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穿刺点的护理等。

1.3.2实验组

以静脉留置针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干预,主要干预方法如下:(1)在用药之前,先对患儿进行简单皮试;将静脉留置针主要作用、应用方法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对于患者家属所提出的疑问,耐心进行解答,进而增加其对于静脉留置针的了解与认知,及时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对于血管的选择,可选取血流较为丰富,并且没有静脉瓣的位置,比如比较粗的直额角分支血管、正中静脉、耳后血脉等,促使静脉留置针针头可有效固定;(2)进行腋下静脉穿刺,患儿取平卧位,穿刺外侧手臂,使用棉签压迫血管至充盈,用0.5%碘伏进行消毒,用注射器以10°-25°进针,见回血后向前平行进针0.2cm后退出针芯,确认封闭式留置针进入腋下,用3M无菌透明敷料进行固定,若发现穿刺点周围出现红肿、液体外渗等情况,要立即拔针进行消毒,避免针孔感染。

1.4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分析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皮肤过敏、感染、堵管、静脉炎、外渗、渗血及回血;(3)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

1.5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以统计学SPSS21.0展开分析与处理,穿刺情况与并发症以(%)百分数表示,数据校验以(x2)卡方值;护理服务评分则以(x±s)表示,数据校验以(t)值,统计学判断以P<0.05表明存在较大差异。

2结果

2.1分析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由下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略高(P>0.05)。

1 分析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n%

组别

例数

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

成功率

对照组

100

93

93.0

实验组

100

98

98.0

x2

-

-

2.9087

P值

-

-

0.0881

2.2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由下表2可知,两组护理期间均有患儿发生并发症,但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发生率较低(P<0.05)。

2 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皮肤过敏

感染

堵管

回血

渗血

外渗

总发生

对照组

100

3

2

7

3

4

5

24(24.0)

实验组

100

1

1

1

1

0

0

4(4.0)

x2

-

1.0204

0.3384

4.6875

1.0204

4.0816

5.1282

16.6113

P值

-

0.3124

0.5607

0.0304

0.3124

0.0434

0.0235

-4.5877

2.3 比较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实验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5.35±1.25)d,对照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15±1.30)d,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436,P=0.0000)。

3讨论

在临床新生儿患者中,因其年龄普遍较小,且血管较细,在开展穿刺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哭闹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穿刺成功率,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同时,甚至还会引发医患之间发生矛盾,增加纠纷发生率[3]。将腋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如留置时间较长、操作方便、可减少对患儿血管的刺激等,可有效降低患儿痛苦,保障医护工作顺利开展。在开展静脉留置时,需严格根据相关流程进行无菌操作,并做好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工作。在选择静脉时,应选择没有静脉瓣、粗、直的静脉;需以透明敷贴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并将无菌棉球垫放在针柄部位下,定期更换敷贴,避免发生感染;密切监测穿刺部位,若发现患儿出现渗出、静脉感染等情况,需及时上报医师展开对症处理[4-5]。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适合临床上7天内补液的患儿,要求护理人员穿隔离衣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反复穿刺,注意更换敷料。护理人员一定要熟练进行操作,避免回血,否则容易感染。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确保操作熟练、准确,强化与患儿家属间的配合,密切观察留置针情况,避免发生脱落现象,选择一种留置时间长的留置针,延长延长留置时间,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本研究通过对比四肢静脉留置针护理与腋下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略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表明腋下静脉留置在保证较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儿在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儿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效果突出,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相较于四肢静脉留置护理,将腋下静脉留置针护理模式应用于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护理中,可取得显著干预效果,不仅能够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患儿不适感的同时,还能降低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适宜大量推广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崔英, 姚燕群, 陈婷. 患儿留置针联合真空管采血标本溶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8):1670-1672.

[2]孟焦.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03):241-242.

[3]吴旭红, 段明霞, 王璐, et al. 儿科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01):26-31.

[4]谢安慰, 梁培荣, 钱美英,等. 儿内科护士CICARE沟通模式应用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35):2769-2772.

[5]魏洁.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016(002):193-193.

[6]阎靓. 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17):96-98.

[7]刘红梅.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07):187-189.

[8]崔丽莉. PDCA循环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019(008):1375-1377.

[9]杨晓敏, 顾益君, 周玫玫,等. 脉冲式封管方式及改良操作方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034(007):634-635.

[10]李文芳, 王传英, 李莉,等.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护理对策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08):86-88.

[11]梁新. 儿科门诊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01):181-183.

[12]王丽娟, 吴登助, 冯仰辉,等. 自制动脉留置针装置在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36):2842-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