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2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高彩霞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榆林  719200

摘要:马铃薯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目前得到广泛种植。近些年来,随着技术推广等工作的深入实施,民众的栽培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扩大了马铃薯产量。但受环境、品种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容易有诸多种类的病虫害发生,对马铃薯品质、产量等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需深入了解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规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切实保证马铃薯的栽培效益。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

佳县处于黄河中游西岸,具有较长的光照时间和丰富的光热资源,较为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马铃薯是佳县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9万亩左右。因此,需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户充分掌握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要点,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类病虫害的为害程度。

1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症状

1.1 病害

第一,马铃薯晚疫病。植株受害后,先有淡褐色病斑出现于叶片顶端或边缘,病斑具有黄绿色的外围。若田间湿度较高,会迅速扩大病斑面积,且有白霉出现于病斑上。病害侵染到马铃薯植株的茎部或叶柄后,会有黑色、褐色条斑出现。若病害较为严重,甚至全株转变为黑腐状态,且有腐败气味发出。块茎染病后,初期有稍凹陷的褐色、紫褐色病斑出现,之后病斑面积慢慢扩大。第二,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植株的各个部位皆可能遭到早疫病的侵染,一般植株下部叶片最早出现病斑,之后蔓延到植株上部。病斑保持黑色或暗褐色状态,若空气较为潮湿,会有黑褐色、黑色霉层形成于病斑表面。块茎染病后,会有不同大小的黑褐色病斑产生,与健康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第三,马铃薯病毒病。此种病害的致病原众多,容易造成20%以上的减产。马铃薯遭到不同病毒的侵染后,会产生差异化的症状。一般来讲,马铃薯花叶病与卷叶病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植株患上花叶病后,会有斑驳花叶或枯斑出现于顶部叶片上,之后有黑色坏死斑形成于叶片两面,且逐步向叶柄、主茎等蔓延,叶片逐渐干枯凋落,马铃薯植株呈现出萎蔫状态[1]。植株感染卷叶病后,初期植株顶部的幼嫩叶片逐渐向上弯曲,逐步向老叶扩展。

1.2 虫害

第一,地下害虫。蛴螬、小地老虎与蝼蛄是主要的地下害虫,其会对马铃薯的幼根进行咬食,导致缺苗断垄的出现。幼苗的幼根、幼茎遭到咬断后,幼苗将难以存活。同时,马铃薯块茎也可能遭到地下害虫的咬食,导致马铃薯产量、品质等受到严重影响。第二,马铃薯块茎蛾。此类害虫主要出现于生长期与储藏期内,幼虫会对马铃薯的芽、叶片、块茎等进行为害,导致田间出现大片枯黄现象,可造成25%左右的减产。在马铃薯储藏期内,幼虫容易向薯块内蛀入,导致薯块的食用价值大幅度降低。第三,蚜虫。蚜虫不仅会对马铃薯叶片进行取食,还会传播多种病毒,导致马铃薯植株的病害发生率显著提高,如马铃薯卷叶病毒等。

2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病害防治

第一,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常年连作是马铃薯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降低各类病害的发生率,农户要积极构建轮作制度,在同一地块轮作马铃薯与大豆、油菜在等作物,禁止与茄科类、根菜类作物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不同马铃薯品种在抗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选用具备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因此,农户要将农田条件、种植习惯以及常见病害类型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科学选择马铃薯品种,如丽薯6号、中薯20号等。3.精心选择地块。马铃薯种植地块需具备肥沃土壤、疏松土质以及便捷排水条件,尽量不要在低洼地带种植马铃薯,这样土传病害能够得到有效减轻。4.选用健康种薯。在播种之前,要做好种薯挑选工作,选择的种薯要具备光滑表皮、明显芽眼以及端正薯形,禁止有虫眼、病斑等存在。推行小整薯播种技术,降低病害的侵染几率。若需实施切块处理,要提前准备2把切刀,如果有病烂种薯出现,既要将病烂薯清理掉,又要及时利用0.5%高锰酸钾溶液等药剂对切刀进行消毒。完成切块后,可在种薯切口上涂抹草木灰与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5.优化栽培管理。实施播种工序之前,做好田间整地工作,在杀灭土壤深处病菌的基础上,改善马铃薯植株根系的发育环境。严格控制播种密度,一般采取垄播模式,依据10-12cm的标准控制垄高。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对马铃薯病害发生动态进行密切关注,第一时间拔除掉病株,且向病株穴喷施1%-2%硫酸铜溶液,抑制病菌的扩散与蔓延。第二,施药防治。针对已经出现的病害问题,农户要仔细鉴别病害的种类,科学选用防治药物,降低病害的不利影响。1.马铃薯晚疫病。当田间发生晚疫病后,需及时向植株喷施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通常持续2-3次喷施,间隔控制在10天左右。为保证防治效果,尽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2]。2.马铃薯早疫病。田间发病之前,可向马铃薯植株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阿米西达1500倍液等药物,持续2-3次喷施,预防早疫病的发生。田间出现病株后,则要向马铃薯植株交替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物,持续2-3次喷施,间隔控制在7天左右。3.马铃薯病毒病。田间出现病害后,可向植株喷施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由于蚜虫会传播病毒病,因此,要同步开展蚜虫防治工作。

2.2 虫害防治

第一,地下害虫。冬季要对田园地块进行深翻处理,这样地下害虫的越冬环境可以得到破坏,越冬幼虫将会被大量冻死,促使地下害虫的越冬数量得到显著减少。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将田间、田埂的杂草、杂物及时清除掉,促使害虫繁殖场所、害虫整体数量等得到减少。地下害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趋糖蜜性等特征,因此,农户可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草把、糖蜜诱杀器等,高效诱杀具有趋性的害虫成虫,促使成虫数量、幼虫数量得到减少。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于播种时将3%辛硫磷颗粒剂施入到田内,或于苗期中耕时在植株根部撒施1%敌百虫粉剂与细土拌和而成的毒土。进入幼虫低龄期后,可向田间喷施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等药物。针对高龄幼虫,可在切碎的鲜草上均匀拌和2.5%敌百虫粉剂,撒施于马铃薯田间,诱杀高龄害虫。第二,马铃薯块茎蛾。冬季实施翻耕灭茬处理,熏蒸马铃薯储藏室。幼虫初孵期内,可向田间喷施20%康福多乳油2000倍液等药物。进入成虫盛发期后,可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第三,蚜虫。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将田间、地边杂草及时铲除掉,这样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可以得到切断。蚜虫出现后,需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施防治[3]

3 结语

综上所述,病虫害问题不但会影响到马铃薯植株的整体长势,还会降低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因此,农户要深入学习各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优化田间栽培管理模式,科学选用防治药剂,高效防控各类病虫害问题。

参考文献:

[1]任彬元,马中正,李天娇,等.西南混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工作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 2019(05):78-83.

[2]吐热克孜·阿不都瓦依提.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10):42.

[3]石雨.马铃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 2020(0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