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问题引导,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开展问题引导,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陈玉新

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江苏南通226100

摘要:在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原有的阅读教学观念,开展问题引导,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向学生主动探究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运用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为语文阅读内容,作下属于学生的脚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考,洗涤学生的心灵,真正从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获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开展问题引导,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引导: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引言

“设疑”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依托问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问题,着重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及时讲评和反馈,才能够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问题牵引方法,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全面阅读能力。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方式也出现差异性,所以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育方式,未能摒弃传统教育观念,而是过于片面追求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兴趣。阅读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课内的必考科目,没有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性,思维受到限制。长期以往会影响正常教学。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差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忽略了阅读本身的真正含义。更多的只是在阅读中搜寻答案,为了应付平时的考试,这样就丧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教师在平时上课中,只是以自我讲解为中心,为了满足课堂效果,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这样长期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就直接去问老师,一味机械的进行询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完全掌握所学。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阅读内容设计不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设计不足,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有些老师没有拓展课外阅读内容,而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也逐渐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只讲解课内阅读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还有部分老师在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超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范围,这就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学受到阻碍。

(四)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储备缺乏

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只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涉及到的文章,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是受到严重局限性影响的。对于当前我国社会而言,学生要想能够发展成为视野辽阔,能力超强的全面人才,就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阅读储备量。但是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语文指导教师是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阅读课外读物的。我国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课外读物是会影响中学生正常学习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他们无法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和课内学习时间。所以,语文指导教师最应该做的工作任务是: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且教育学生学会控制自我,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行为限制。

二、开展问题引导,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多思、善问,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而大疑则大进”,说明“带着问题学习”是推动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即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问题”的反复过程,随着对外界事物感知力的不断提升,人们会逐渐对身边的事物产生质疑,而后通过“解惑”达到螺旋上升的目的。“有疑”才会有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任何的思想,那么学习就变成一滩死水。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各种疑问进行设计,集中解决学生中的倾向性思维,按照问题集中度进行解决,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质疑习惯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必须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教师只需要做为“画外音”,对教学过程进行纠正与讲评,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这就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所在。

(二)把握课文特点,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特征,语文内蕴的人文性决定语言训练的质量和人文思想融合效果;语文的工具性决定其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认清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还必须要重视其工作应用过程,将阅读、写作、听话融合于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买油翁》时,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引导。在引导期间,做到因人而异,严格遵循合作、引导、创新、质疑原则,由浅入深的进行知识拓展与衍化。根据语文阅读内在的实践性特征,通过“观察式、小组式、引领式探究”,让实践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引导学生得到文章主旨。学生是教学关系的主体,教师是具体的引导者和实施者,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专题发言,就问题谈措施,强化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以期实现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目标。

(三)预设课堂提问,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赏识教育是提升学生思考力的重要方式,还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让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随着课标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鼓励,但其无法替代讲评的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要定期进行讲评,重点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缺点及下步教学重点进行说明,以便于学生能够对课堂提问有充足的准备。对课堂提问内容进行预设,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也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确保思考深度和效果更好。

(四)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分析问题

教师在问题提出后,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后小组内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合作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将自己阅读中的理解或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小组内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心理距离较短,交流起来更自由。但在讨论交流中需要注意,学生所发表的观点要尽量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证据”,即要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解读来发表白己的感悟,而不能“信口雌黄”,这也是当前阅读中最重视的。

(五)引导学生总结,体验感悟

在小组内的探究只是对相应文章段落的再次阅读,在阅读中,为了能让学生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涵,在学生通过对段落的讨论的交流后,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对一个层次内的小段落进行总结。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交流讨论式的阅读,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不同问题的逐层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阅读目标,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为激发点,选择目标引导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强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小组讨论体系,围绕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互动,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唐仲文.问题引导-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教育学,2020-07.

[2]冯吉云.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浅析.教育学,2021-03.

[3]唐启朝.关于构建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几点思考.教育学,2021-02.

[4]王苏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构建策略.教育学,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