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 四川成都 611431)
摘要:通过收集自贡机场驻场用户单位对航空气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航空气象服务产品制作、信息获取和共享、服务方式等方面加以探讨总结,探究如何以更高效的方式来解决目前航空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通用航空用户需求。
关键词:航空气象;通航机场;服务工作
1 引言
航空气象服务是指为航空活动提供的气象服务。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单位对航空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自贡凤鸣通用机场作为民航飞行学院训练基地,除飞行学院日常训练飞行活动外,还有多家无人机单位在此执行科研试飞作业,多家通航公司做航拍林业作业等工作,运行情况较为复杂,不同用户单位对气象服务要求侧重点均不同。
2 机场天气概况
航空飞行安全与气温、气压、风等气象要素还有降水、低云等天气现象密切相关,其中以天气现象的影响尤为重要,恶劣天气如雷暴、冰雹等严重危及飞行安全,降水影响能见度,过冷水滴或冻雨易造成飞机积冰等严重后果。
自贡机场风速的年际差异较小,最大风速不超过2m/s,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盛行风向主要为偏北风及西南风,静风及风向不定频率较高,风场变化较为复杂。春季需注意大风、夏季注意强对流天气对飞行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秋冬季相对天气平稳,平均风速较小,较为适宜飞行。
自贡机场年降水量及季节平均降水量均呈先增后减走势,夏季最大,冬季最少,季节差值较大,夏秋季合计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5%,而冬春季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2.5%。日变化中降水相对集中在夜间,月降水日数为先增后减走势。年平均能见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季节平均能见度中,夏季最大,冬季最低,能见度的月平均及日平均变化基本呈先增后减走势。
通过对近些年机场天气出现天数统计,发现其余影响飞行的天气中,雷雨天数占比为1.1%,大雾占比为4.1%,低能见度占比为19.8%,降水占比为33.1%,低云占比为47.4%,出现气象要素由好转坏的突变情况占比为7.3%。
3问题及现状
3.1 气象运行情况
日常运行中,自贡机场气象台通过从四川省气象局接入的专线来获取各种气象资料,结合互联网上的气象网站(国家气象局或国外的气象网站)制作预报产品,机场未安装接引民航气象信息的终端,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通信链路,缺少通用航空气象预报业务和服务平台,各用户单位只有通过电话方式来索取气象信息及气象服务产品。
3.2 气象服务情况
目前机场驻场单位繁多,不同的通用航空用户对气象服务需求侧重点不同,气象台所提供的通航气象服务基本仅限于实况资料及简单的预报产品,相对较为单一,用户对进一步改善气象服务需求较为迫切。比如希望提供更多层次、更高精度、更快更新频次的区域气象服务产品,针对调机和转场等跨区域作业场景,希望提供更大范围、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获得更多的气象资料,同时希望增加可视化和文字化的气象产品,便于非气象专业用户理解使用,最后希望优化通用航空气象信息电话咨询服务等。
3.3气象人员情况
多数通用航空按照目视飞行规则开展飞行作业活动,存在着忽视气象服务的情况,通用航空气象人员配备缺少相应的规范要求,人员相对紧缺,且气象人员还缺少有效的培训途径。
3.4气象保障情况
目前机场通用航空飞行量相对较少,气象服务是针对每次单独作业进行。具体流程为:飞行准备阶段,气象人员通过飞行群以文字形式及向指挥员汇报等方式当发布日天气预报,着重指出与此次飞行关系较大的气象要素,天气实况和作业时段内的未来变化,说明其对飞行的影响,用户单位据此决策是否正常组织飞行作业;飞行实施阶段,也是气象服务保障的关键阶段,气象人员需加强对天气的不间断监测,做好气象情报的收集及危险天气的及时通报等工作,针对飞行的不同作业阶段,侧重不同预报区域,及时掌握和预报对本场、航路、作业区及备降场等天气状况和未来变化;飞行结束后,通过收集指挥员和用户单位对此次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反馈,不断总结经验。
4 优化气象服务的建议
4.1加强沟通和资源整合
机场内的气象设施设备只有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和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等,无法对通用航空机场、作业区的天气进行探测。特别是对通用航空飞行有严重影响的雷暴、风切变、低云低能见度等重要天气的探测预警能力不足,需要气象员加强与管制人员等相关部门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到是否有机组报告如风切变、颠簸、积冰以及雷达未探测到的降水情况,以便提前做好预警等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4.2 深入了解用户气象服务需求
通用航空飞行具有作业项目多元化、机型繁杂、机载设备简单、飞行高度低、作业区域变化大、飞行时间不确定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通用航空所需要的气象服务无论从产品种类、发布频次与发布方式、关注重点、服务空域与时段等方面都与运输航空存在较大的区别,且通航的航空器绝大多数体积小,飞行速度慢、高度低,抵御危险天气的能力很弱。因此,要做好气象服务工作,需要气象台建立与通用航空用户交流互动机制,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分析,组织通用航空与气象双向培训,提高通用航空气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通用航空用户对气象服务产品的使用水平,从而发挥气象服务的整体效益。
4.3 丰富气象服务产品
在现有气象产品的基础上,运用多重手段,增加非机场区域气象产品,提高精度,重点是飞行作业区的气象服务产品。比如提供飞行作业区气象视频图像监视产品,作为气象监测和天气实况资料的补充,也有助于用户单位等了解飞行作业区的天气状况。提供飞行作业区预报、预警产品,重点是影响通用航空作业的雷暴、强降水、低能见度和大风等的预报,根据用户需求,对飞行区域内特定种类的气象要素及危险天气等进行定制和发布。
4.4 建立多元化气象服务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的多元时代,单一的电话报文等服务手段已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航空气象服务应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合理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气象服务。除采用传统的报文、电话、传真等信息传递方式外,还可采用短信、微信、网页、APP客户端等新手段,而通过文字、语言、图标、语音等方式向用户展示气象服务内容,做到便捷直观和通俗易懂,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此缩小服务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做好服务的质量提升工作。
5 结束语:
随着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通用航空用户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们需求的侧重点不同,针对不同群体间不同的需求,航空气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注重培训和总结学习,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属地化的数值预报模型,建立多元化气象服务平台,创建新形势下航空气象服务模式,保持精准服务,提升运行效率,从而满足不同用户间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日益增长的通用航空气象保障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洪泰, 冯向阳. 机场天气预警服务系统[J]. 民航科技, 2002, 000(004):65-67.
[2] 许培贞. 高原机场的复杂天气与飞行气象服务[C]//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 2006.
[3] 胡守博. 民航机场气象观测系统通用软件研究与实现[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