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省共青城市 332020
摘要: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推进,瑜伽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育人作用。从其自身特点来看,其以身体美和气质美为基础,坚持锻炼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形态,塑造人体肌肉、骨骼、关节等重要部位,从而改善人体运动机能和健康水平;在生理上能够锻炼肌肉,强健骨骼,矫正不良姿势与体态等;在心理上能稳定情绪,增强意志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等。在瑜伽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瑜伽课程;育人优势
一、引言
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入推进,思政元素不断融入教学环节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就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并要求将其贯穿体育课程全过程、各环节以及各个方面。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理解来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实施相关的教育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个人或国家的认同、热爱之情,以及为祖国、民族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怀。它植根于人的内心,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上。”这表明了家国情怀在中国人心理上构成了一个核心和纽带,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瑜伽作为一项健身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注重身体与心灵的协调统一,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因此可以利用瑜伽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通过介绍古代印度和中国音乐哲学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境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介绍瑜伽运动对人们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情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等方面。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在瑜伽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瑜伽文化、体会瑜伽精神能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瑜伽运动还能够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自然及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瑜伽运动能够增进健康、促进心理健康、调节情绪,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公德。最后还可以以现代科技为载体来向学生介绍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所带来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思维,并通过不断努力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瑜伽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瑜伽动作的科学原理,并通过分析动作对人体生理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注意事项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比如瑜伽呼吸法中每一步的呼吸要均匀自然,配合好呼吸节奏;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瑜伽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同时,在瑜伽练习过程中还需要保持高度专注、放松身心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对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探索、坚持不懈等品质。
五、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瑜伽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道德规范,同时要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瑜伽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口令等来指导学生。例如:教师会告诉学生,做动作时需要保持身体平衡,需要配合呼吸才能完成动作;教师还会要求学生专注于自身的动作,不能和他人交流或做一些小动作等等。在教学中通过这些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学生在学习瑜伽知识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感,明白诚实守信、尊敬他人以及遵守社会规则等做人做事原则与底线。通过瑜伽课堂的学习能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
六、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品质
瑜伽课程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瑜伽课程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等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瑜伽课程对身体各部分肌肉及骨骼的锻炼,需要学生调动全身肌肉积极配合,并且配合呼吸和冥想,对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瑜伽训练对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及平衡性要求比较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执着、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品质。
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勇”字为目标,以“韧”字为基础,从意志品质、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提升自身能力素养;以“恒”字为根本,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劳动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意识具有客观物质基础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对体育课程实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过程进行思考与分析来实现。劳动意识通过实践体验而形成,最终通过主观能动性加以控制和调节。
在瑜伽课程中,学生既可以进行身体锻炼,也可以进行艺术表现,还可以进行专业实践等,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供了多种可能。在瑜伽课程中,学生既可以运用体育锻炼活动来获得身体健康,又可以获得审美体验与感受;既可参与技能学习或自我开展活动,又可参与社会性实践活动;既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劳动观念与习惯,又能通过瑜伽等体育练习来培养自身的审美观念与感受。
八、提高对美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瑜伽以其独特的训练方法,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瑜伽练习,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身体以及精神上的美和气质美,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灵美、身体美和气质美相结合的人。在大学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非常重要,而良好的生活态度又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前提。瑜伽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训练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练习瑜伽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让人心理上更加健康;不仅能让人在身体上得到锻炼,也能让人在心理上得到健康;既能修身养性,也能健美身体;既可陶冶情操,又可锻炼意志等。所以说瑜伽练习具有综合功效。学生通过练习瑜伽来改变自己不良习惯和错误观念、矫正不良体态和姿势、纠正不良心理状态等。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瑜伽动作、瑜伽教学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动作以及掌握要领。通过练习瑜伽不仅可以塑造出优美体态,还可以调节情绪、减压疗愈等作用。
九、总结
当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中,瑜伽课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也是最适宜的载体,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瑜伽课程中“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就要让每一位瑜伽老师在教授学生瑜伽技能时注重自身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优秀文化熏陶等方面的引导。把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于教学始终、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师生生活等各个方面,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指导下,全面提升瑜伽教师专业素养和水平,把“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每一节瑜伽课中去,实现课程思政改革。
参考文献:
[1]姜澎.上海高校:“思政课程”转身“课程思政”(N].文汇报,2016.10.30(1)。[2]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 .光明日报,2017.7.20(14)。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43-46.[4]倪文东.高等书法教育的问题与初心[].中国艺术.2017.9(03):23-25. 作者简介:姓名:余君倩 ;出生年月:1992.06;籍贯: 江西省上饶市 ;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