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航高级技工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9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电工电子专业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打造完善的课程体系等,并制定应用电工电子专业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效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电子信息产业人才。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衔接;新模式
电子信息行业要朝着大规模生产的方向迈进。产品的智能化提高了技术含量,这因此让电子信息行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习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普遍有进一步深造的想法。为此有必要做好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而打造出一个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所具有的问题
(一)中高职主要是围绕“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来对课程体系进行建立,导致实践能力差
中高职学校普遍存在重视学科系统化,忽视职业岗位对知识全面化的要求,同时也未充分展现出“能力本位”的教学思路,导致所教育处的人才普遍理论性强,但技能有所欠缺,根本不符合岗位用人标准,也无法胜任岗位职责。
(二)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情况
通过对一些中高职的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后了解到,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方面的内容上存在不少的重复情况,这不但会让学生将过多的学习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环节上,同时还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不少刚刚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指出,中职课程在内容上和高职院校的课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还出现了中高职院校共用同一种教材的情况。而且,由于中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不同,加大了高职学校教师的教学难度。
(三)中高职教学要求存在文化素质层次脱节的情况
中职教学课程量多,导致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化课学习,这就影响到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基础的提高,在学生学习高校课程后,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基础能力明显不强,导致无法跟上高职教学节奏。
二 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探索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技术性人才除了要通过学校培养以外,也离不开企业的熏陶,为此务必要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按照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并和相关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以工作为主线,以新技能为引导”的教学体系,尤其是要让电子信息产业新技术来作为主导,与信息新型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开辟“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道路,实现和企业的完美衔接。
(1)面向电子信息行业新兴岗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目前信息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在做好生产、工艺等方面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发物联网感知层、智能终端等全新的技术。为此,高职学校要重点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型应用电子技术人才。依靠社会相关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围绕有关实例,对学生电子设备调试、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培养;以“证书性训练”的形式,满足岗位对于技师的需求,以获得需要的职业证书;以“顶岗性实习”的方式,满足岗位群的工作需求,由此加强专业水平;而把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以培养应用型、操作性人才为主。依靠社会企业,按照职业岗位需求,以“生产性实训”,来加强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以“证书性训练”,满足岗位需求,得到初中级职业证书。
中高职教育具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不过在层次上存在不同。中职学校重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而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更高的层次,更加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培养。通过比较可发现,高职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论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对电子信息类产业岗位群进行深入钻研,掌握岗位对于理论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打造容纳了“工作过程”、“新技术引导”、“以典型产品为工作任务”的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根据企业调查、学生的反馈,确立符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操作岗位当中,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产品的焊接、电子产品的装配;质检员的工作任务是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异常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产品质量状态识别、电子电路的分析;产品维护员的工作任务是:技术指标的检验、技术指标的测试、产品故障分析与检修;编程员的主要任务是软件编程调试、微控制器的应用;硬件开发员的任务是电子线路绘图、印刷电路板设计、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技术员的任务是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编写工艺文件、现场工艺管理、外来样品工艺分析、车间半产品的调试、次工具制作、提出工艺改进;销售工程师的任务是用户需求了解,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客诉处理、跟踪样品信息;售后服务技术工程师的任务为:售后培训、售后维护、产品测试、安装、调试、编制故障处理流程、技术支持。
而站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方面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作出科学定位,以能力为本,对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创建中高职课程结构、内容等,加大对应用电子教学的开发力度,完善教学资源配置,防止教学资源受到不必要的浪费,让中高职办学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收益,打造人才培养“立交桥”。
(二)创建典型产品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要控制好和别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实施学分制,慢慢和别的中高职学校学分互任。
(1)创建模块化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把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机构转化为文化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训课程模块等构建的课程结构,让各类学生在接受教学期间,可按照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采用相应的课程体系,明确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而达到学习内容的顺利接轨,同时采取选课制度,改进以往所实施的学年学分制,以解决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的情况。
(2)创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实践水平,发挥出职业教育的就业向导的作用,改善学科课程制的高职课程体系,精简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增设以工作项目为主导的课程,进而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比如在实训内容方面,要强化电子工艺实训、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关系,梳理好难易关系;对各部分实训内容进行分工,保证实训课程能够以电子产品制作为核心来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3)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要满足就业岗位需求
高职学校要和专业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根据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创建能够展反映出认知模式、相关模式、项目模式的课程综合模式,显著减少学习时间、改善教学体系,进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三)创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估体系
利用评估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来展现出职业教育在能力培养上的效果,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方式,实施理论实践考核相融合,将“学过什么课程”的思维方式转化为“能做什么”,达到对学生职业水准的合理评价。
【结束语】电子信息行业要朝着大规模生产的方向迈进。产品的智能化提高了技术含量,这因此让电子信息行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做好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而打造出一个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此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美娟. 找准着力点做好电工电子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刍论[J]. 成才之路,2019,(05):48.
[2]刘林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思路探究[J]. 河北职业教育,2018,2(02):5-7+26.
[3]邢江勇. 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12-16.
[4]孙惠芹. 应用电子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探索[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0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