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香港艺术中心协助及艺术发展局资助下,写这本叫《百年时装百张人面》(未定名)的小册子前,并未预见自己会面对泥淖深陷的景况。合著此书的同事负责社会背景与图片搜集,在下则除了协助图片处理,还有衣服研究的文字。原意是作一本以人为本而非单为某个历史时段为基本结构的时装演变图记。我以为驾轻就熟,不会太困难,原来在本身早已重叠的身份与工作问抽出一角时间写作不难,但搜集资料,阅读当时背景与人物历史却是不可收拾的功课。写得不好,从头再来,再写不好,又回到起步点,如此回环周游。我带着这份功课回过欧洲三次、内蒙一次、澳洲一次、加州一次,内地、台湾、南沙不计其数。一次把心一横,执起回乡证踏上京九铁路列车,三十个小时一程,总够写一部分吧!火车上的工作量果然十分如意。我给你举个例:当我翻开文物出版社1982年发行的《纪念宋庆龄同志》一书,寻找宋庆龄定居香港四年点滴留痕,那张摄于1938年与"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廖承志、法朗斯、克拉克、廖梦醒、邓文钊与爱泼斯坦合影的照片时,宋女士身上所穿无非三十年代长衫的标准形象,与身旁廖梦醒的长衫可说分别不大,不过,分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