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漳州市 363100
摘要:食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幼儿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幼儿对食物的认知,促进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食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幼儿阶段进行“食育”的教学成效最显著。本文通过对“食育”的内涵和核心、儿童膳食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论述了家园共育对“食育”课程的作用以及现阶段针对“食育”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食育
引言
所谓食育,就是对人进行饮食教育,或者说通过对人进行食物的营养教育,让人对“食”有所认识,进而对“食”有所增强。3-6岁的孩子,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食育保持孩子们的营养平衡,是孩子们预防疾病,保证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首要任务,并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开展安全、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幼儿园把实施均衡膳食作为一个突破口,创造出一个好的用餐环境,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幼儿的营养膳食教育,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家庭作为孩子们的摇篮,也是幼儿园非常关键的一个合作对象,幼儿园应该将父母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让家庭在孩子们的食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食育”课程的实质与核心
“食育”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通过食物进行教育的方式,它的内容包括很多,比如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探究食物的起源,均衡的膳食营养,注意饮食安全,注重饮食礼仪,学习食物的烹饪方法,学习饮食的传统,学习饮食的文化,学习饮食的知识。在初期阶段,可以采用多种与幼儿相适应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饮食及饮食相关知识的熏陶与教育,从而让幼儿对饮食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自己亲手制作一些简易的美味佳肴,并将此项教育延伸到对个性的培养以及对艺术想象力的激励方面,是非常有效的。“食育”的本质和关键是要以教育的方式,使儿童形成健康的膳食结构,并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能力,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在幼儿能够与外界进行简单的交流之后,父母和幼儿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于饮食知识的教育,比如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长成熟的、具有怎样的营养价值,还有各种食物的科学营养配比,解决吃什么、吃多少和怎么去吃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的饮食行为进行改变,使幼儿对偏食的危害性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持均衡饮食。其次,父母与幼儿园应该更注重给幼儿吃的食物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具备同类功能的食品的多样性、艺术性。比如说,在幼儿的早餐过程中,可以将外形普通的荷包蛋通过模具转化为“爱心形荷包蛋”,还可以将餐后水果切成的小动物的形状,并让幼儿去探究自己所吃的水果可以做成哪种小动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胃口,还可以在饮食中对儿童的艺术想象力进行培养。最关键的是在培养儿童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塑造开放、包容的三观。父母或者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幼儿讲述某些生活中常见食品的种植过程,比如说,水稻的成长过程和大米的生产过程,利用视频、游戏、VR的方式,给幼儿演示从大米变成餐盘中的大米的详细过程,从而让幼儿养成节约和爱护粮食的好习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幼儿饮食目前存在的问题
2.1“食育”教育缺乏规范
饮食是儿童成长的基础,是儿童健康的保障,要使其起到积极的影响,就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标准。经过对幼儿的观察和采访,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幼儿的吃饭行为都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对食物不经选择乱吃,对自己讨厌的食物就不吃等,这些都说明了幼儿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问题。不对饮食方面做出标准和规范的话,不仅会给幼儿提供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机会,还会给幼儿带来一些不良的食物观念。幼儿不注意饮食习惯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对幼儿的饮食方面不够细心。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食育在中国刚引进不久,各方面也不是很健全,食育理念还未深入人心。由此,饮食教育应由幼儿向父母延伸,幼儿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发力,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2进食心理存在问题
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其实是幼儿在进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饮食缺乏规范。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主要在幼儿用餐时间方面表现出来。许多家长对孩子特别宠溺,在饭点之外给孩子加餐,这样做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小孩吃东西不定时,不能和家人一起吃饭。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还会导致幼儿挑食、偏食的现象更加严重。食育教育,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作,各流程环环相扣,需要在不同方面一齐发力,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2.3进食环境有待改善
不管是在幼儿园就餐,还是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吃饭,通常都会出现一些不能让幼儿静下心来进食环境的问题。在幼儿园里,大部分时间小朋友们是聚集在一起用餐的,极易发生嬉戏玩笑、不认真吃饭的现象,而在家中,小朋友在用餐的时候,则是边吃边玩,被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所影响。这是因为家庭和社会看待用就餐礼仪主要看重其社会交流属性,而不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这是一种长期性、社会性的偏见。要使幼儿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就需要大人们扭转固有的观念,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健康饮食的意义。
3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3.1设立完善的“食育”制度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食育教育的国家之一,其食育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较为完善的系统,较为科学的教育流程、较为成熟的营养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历。目前,国内的食育仍处在起步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当前的现实状况以及儿童饮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分析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同时,幼儿园应该充分地扮演好食育的核心角色,为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拓展食育的范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职业人员的专业性训练,在教师层面建立科学的食育观念,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营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了解,这样才能把食育工作推进得更加深入。
在实施“食育”教育时,除了向幼儿传授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基本常识外,还应注重幼儿对食品的情感教育。在食育的准备阶段,教师就应通过做出较为完善的食育制度让孩子们在“吃”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不重样的食物,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食物可以选择,又可以以丰富的营养保证幼儿的饮食健康。
3.2知行合一的“食育”课程
在制定“食育”的教学方案时,应以促进幼儿食品认识为主要目的,从多个方面来设计“食育”的教学方案。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健康的食物,吃多少以及怎么吃才是营养均衡的,在行动中培养幼儿不偏食的习惯。第二,我们开展“食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班级内的每一个幼儿的用餐习惯,因材施教,确定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具体“食育”课程。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还会对“家”“园”共同教育的新模式进行探讨,如家长微课堂、亲子美食等,通过各个家庭之间、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达到让幼儿体会食育教育的快乐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也让幼儿养成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3.3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食育模式
在“食育”教育中,要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独立地发挥各种作用,使幼儿能独立地完成各种任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玩过家家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融入就餐礼仪的学习,让扮演家长的小朋友们对其他小朋友的就餐礼仪进行监督,一起遵守,比如饭前洗手、不偏食、不大声喧哗等。在实施“食育”课程的时候,老师应该多和幼儿的父母进行交流,让他们加入到孩子的“食育”教学中来,让幼儿和父母共同参与食物的制作流程中,展示他们的拿手好菜,向幼儿讲解这些食物的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营养价值。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经常性的美食播报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根据每周食谱挑选并准备播报内容,参与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同时还可以促进家庭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各家的食育经验,在相互探讨中加深对“食育”教育的认可。
结束语
在“食育”课程的实施中,老师应以一种正面的心态,探讨家园共育的教学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就餐氛围。当发现幼儿吃饭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正幼儿的错误。学龄前是儿童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期,因此,要科学地设置“食育”课程,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与家长更要通力合作、互通有无,使“食育”课程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林兰香.家园共育提升幼儿“食育”课程教学效果研究[J].成才之路, 2019(06):75
[2]蒋行亚.在幼儿园中开展“食育”的建设[J].大庆师范学报,2019,39(02):102-107.
[3]苏雪婷.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与指导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07):72.
[4]郑鑫鑫,李爱秋.日本幼儿“食育”文化及幼儿园“食育”实践的启示[J].辽宁教育,2019(22):89-91.
[5]陈瑞春.开展“食育”课程弘扬民族膳食文化探析[J].成才之路,2018(05):33.
本论文系2022年度漳州开发区学前教育教学《家园共育助力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研究》课题[ZKTY2022-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