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第五中学校
引言
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在课堂中所体现出的师生之间的民主、所激发出的学生间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教师个人的责任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以小组表现来进行评价的一种学习模式。与学习模式的不同点在于,这种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合作”,在共同努力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个人和其他组员的学习追求是一致的,所形成的学习合力效果大于个人学习效果。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发挥各自特点,取长补短,互相尊重,使得学习成果最大化。
一、数学课上应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很多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实施。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真正有效学习的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目的、方法等,当然也包括教师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不成功的小组合作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以及处理整体与个体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在数学课上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存在几种普遍的问题:
问题一:个体取代整体。4人小组中,一名优秀学生的正确观点就代表了小组的观点,这在很多小组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个人的成功往往就代表了整体的成功。
问题二:合作的形式化。从学生角度看,有些学生认为能成为一个小组,能够讨论起来就算是小组合作讨论,这些仅仅是满足了合作的基本形式。而从教师角度看,在提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开始讨论,并没有给予学生时间去思考,思考的不成熟只会导致讨论结果的不成熟。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得合作学习没有效果,最终沦为形式化。
问题三:问题难度过高而引发无效学习。有难度的问题具有更高的讨论价值,一道数学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特别是优秀学生挑战自我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会扼杀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难度已经超越了这些学生的理解力,难以开展更深入的学习。所以,我们该思考,越难的问题就一定适合用来小组讨论吗?
二、数学课上优化合作学习的对策
尽管合作学习是一种新教学模式,能使得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具有真正的实际效果,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第一,对于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去开展有意义、有效率的合作学习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当思考引导和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合作学习是“互学”而不是“互教”。在互学的关系中,沟通是借助“哎,这里怎么理解”之类的问话形成的。倘若同伴不问,其他学生是不会主动施教的,不过一旦有人求援,其他人会真诚地做出回应。这种互学关系是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基础。互学应该是一种相互倾听、互相理解、感同身受的过程。学生之间能够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在与同伴的对话中获得自己认知、经验的成长。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很多学生已经习惯在课堂上做一名旁观者和聆听者,很难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表达者。正是这样原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显得混乱,诸如几个学生只听好同学在说,自己不发表观点;几个学生只是随便交谈,没有深入问题本身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合作也只是效率低下的走过场,且有很大一批同学将会成为合作学习中的陪客。因此笔者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如何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合作: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二要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和分享合作的愉悦。
第二,合作交流之前,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方案,等到思考成熟或者得出答案之后再宣布进行小组合作。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合作讨论便会水到渠成。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因思考不成熟而导致讨论没有效果,同样也会使本来基础知识就薄弱的学生在没有引导的前提下直接讨论而变的束手无策,从而只能当作小组中的陪客。没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的基础来源于每个学生的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只有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时,智慧的火花才能碰撞,真正的合作才会形成。
第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这个目标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
比如,开展“等腰三角形”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明确以下学习目标:亲自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将其剪下来。将这个剪下来的图形对折,折叠处的折痕设置为AD。仔细观察,整理出所观察的信息,总结等腰三角形具有的特征。小组成员按照教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开始组织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归纳问题。在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再请几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交流结论。学生得出结论可能有以下几个:∠B=∠C、△ABC是个轴对称图形、AD平分∠BAC、AD⊥BC、BD=CD。教师在学生总结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和概括,并指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ABC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AD所在的直线。只要发现这一特征,其他特征也就随之浮现了。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等边对等角”这个特征并指导学生规范几何语言的表达。教师还要通过整理学生结论中的③、④、⑤帮助学生得出“三线合一”的结论,并通过动态的提问和引导,逐层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所理解。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操作、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顺利完成思维训练,各项数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要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出应有的价值判断:这个环节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一旦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难度超过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步伐就会被挡在这个教学环节上,停滞不前。有的小组能很快得出结论,而有的小组的学习单上的题目是空白的,则很有可能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向这部分学生递出参与到这道题目中的台阶,或者讨论的要求已经超出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还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师生教学方式的优化提升,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作者简介:姓名:王德文(1969.10-)男,山西省朔州市第五中学校,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级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