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体育体制,这种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体育体系转型的基础上,大学的体育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要使大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习体育的基础技能,并养成兴趣。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部分高校体育课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大纲与评估方法不能及时更新、不能正确理解学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体育转型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形式以及改革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体育转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引言
大学体育作为一种既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在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学科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能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然而,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体系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并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高校体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大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能参加到社会锻炼中去,这正是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以上几个问题是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位大学体育教师,我们必须将这个热门话题当作重点研究项目,为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推动体育文化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一、转型发展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理论,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自身的保健意识。”因此,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大纲、目标、内容等方面,都要把“健康第一”这一理念贯彻到底[1]。要把体育内容与娱乐、健身、生活相结合,把课堂内外与校内和校外的运动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运动,使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既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从每位学生兴趣、意志、能力、想象力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应有的尊重,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发掘每位同学的学习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大化提升学生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对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力,满足他们的心理,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增加其自主性、灵活性,使课程的选择更加开放,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观念。
(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针对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实践、应用和创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其运动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选择广泛性、应用性强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途径和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
二、高校体育教学转型与改革形式
(一)学校公共体育专业化改革
大众体育专业化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就是从终身体育的观念来看,实现体育即生活的目标。首先,大学要确定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多项体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质进行选择。早期主要是进行健康教育、项目实践,后期进行特殊技能的学习,贯彻勤学、多练、常训制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一种体育技巧。
(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改革
体育俱乐部制是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养成终身健身习惯的基础上,按照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一项改革。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没有年级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运动项目,教师根据不同的技能等级来划分不同的教学级别,实施相关的教学大纲与计划。
(三)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
学校体育生态化的发展,是指在实施生态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编写教材、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去营造生态运动场。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生态体育知识的普及,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郊游、登山等各种运动项目。通过实施“运动—文化—生态”的校园工程,将学校的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健康的生态发展轨道中。建立健全校园生态体育的行为准则,强化生态伦理建设,以保证校园生态体育的健康发展。
(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改革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注重对运动内容、运动过程、运动效果的测试,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许多与身体发育有关的问题,并且在锻炼时间、频率、负荷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高校学生普遍对体育运动有很高的兴趣,通过运动处方进行运动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五)以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并进行教学练习的调整。利用网上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身体素质和实际情况,自由地学习老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训练的技巧,并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进行反思和提问。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翻转式课堂很好地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3]。
三、高校体育教学转型现状
(一)未能充分理解学生的主体性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教师应从两个层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现实需求;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始终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然而,在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践中却未能很好地贯彻这一过程,在整体的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偏重体育技能、以传统体育内容为主、思想内容缺乏创新、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要求、内容过于僵化等方面的问题。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与现实的社会体育需求相适应,也不能全面地兼顾学生在校后的体育教育内容及思想教育。
(二)课程体系和内容编排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并没有进行阶段性地划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特征。大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特征也有之前有着很大的差别,倘若没有把大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状态结合起来,忽略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意识,就会导致学生只具备体育技能,不具备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这对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对传统和外国项目的盲目灌输,没有对其项目进行过实践研究,不了解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从使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性质不够了解,逐渐丧失了对运动的兴趣。
(三)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教师对其教学目标和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于应如何运用何种方法、如何实现何种教学目标等方面的问题,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将体能锻炼当作是对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进行传授,这就导致了老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体育技术和体育表现。我国大学体育在转轨过程中,需要教师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教学目标的本质,使学生既能掌握运动技巧,又能理解运动的根本价值[4]。
(四)缺乏对教学评价的本质理解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若要对体育课程进行定性,必须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但是,如何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估,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评估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体育技能、知识掌握情况、运动成绩的考核。现有的教学评估方法太过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能全面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一种良好的教学评估方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的体育教育。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评估中,应从学生的体育技能、思想和体育锻炼的价值等方面来进行评估。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大学体育教育得以良性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掌握真正的运动技术,认识到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推动了转型期大学体育教育的完善。
(五)对学后体育需求缺乏认识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要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体育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的大学体育有了新的内涵,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育。要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也能养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就必须从人的全面发展入手,力求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在构建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时,应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田径、体操、各类球类等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还要考虑到游泳、冰球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体育活动。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学校的具体情况,强化各项本土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毕业后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教学过程,使其向实效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不断强化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使其全面提升。教师要善于把完成任务与游戏、娱乐和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并要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训练方式,进行创编、组合,形成一个能够由老师、同学共同训练兼个人自主学习组成的动态教学组织体系[5]。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趣味性、系统性等特点,并在教学中创设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培养终生健身的习惯。由于体育课程的专业特性,其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有模型,但不固定。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都要从教学目的、学生水准、教学环境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和选择。试图只以一种模式进行教学,这既不符合实际,又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只有多个模式并存,才能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它是一个身心统一的发展过程,既不能只有脱离生理的心理,也不能只有脱离心理的生理,人的身体始终和精神世界存在着互动关系。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被称为优秀的人才。所以,学校体育教学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个体系是由许多不同的器官组成的。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学习动机、个人兴趣等,还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情况。
(四)注重个体与全体发展
促进全体学生体质的改善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每位学生均有权让学校给予系统的体育技能、知识及体育活动教学。为此,大学体育应给予每个学生相同的体育锻炼机会,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体质、兴趣爱好不同,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五)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教师在展示专业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个人魅力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体质,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要通过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岗位培训,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主动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各级各类学校应拓宽教师引进途径,努力建设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
(六)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必要条件,它可以划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学校的内部环境主要有软、硬件两个方面,硬环境是指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器材、设施等,这两者在教学活动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着生均体育场地、体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为此,校方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进行场馆设施的更新和改造,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在学生个人、班级、学院之间开展课外体育比赛,培养大批的体育活跃分子,积极营造校园运动文化环境,以此来改善校园体育软环境。外在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因素。为此,必须不断地加强与社会环境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七)完善体育考评体系
教育评估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正确的评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要从新的体育课程目标入手,从单一的评价角度转向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从最终评估转向流程评估。所以在建立考核制度时,要注重衡量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评估的多重功能,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反馈调控,以达到体育教学目的[6]。此外,体育基本理论为科学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考试中要适当地增加比例,而课外运动的出勤率则是训练习惯的体现,也应当提高其比例。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大家都在日益感觉到,在当今的社会中体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个人素质,而在将来我们对体育的需求也会更大。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使其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质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打破传统,深化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线,注重终身体育、强身健体等教育原则。真正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改革之路,为新世纪培养出素质优良、身强力壮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2]邹小江,林向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缘起、论域、困惑及建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2):112-118.
[3]张彦.运动处方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探索,2020(12):40-43.
[4]胡悦,侯会生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7):76-80.
[5]胡婷.“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50-52.
[6]张璐,J金,康栩烨等.山西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59-61.
作者简介:李汉涛(1973.5-),男,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