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 518107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读后续写这一高考新题型也首次走进了高中课堂,而这一题型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教师对此可参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不多,指导性的资料也相对匮乏,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求最佳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加有效的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文主要以教学课例为依托,探索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读后续写 批判性思维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中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1】。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中的重要内容。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考”【2】。批判性思维包含了技能和倾向两个维度,技能通常包含阐释、分析、推理、解释、评价、自我调节【3】在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依托为英语语篇阅读,可随着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它同样出现在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当中。《课标(2020年修订)》在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中提出“概述所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将续写能力明确定为高考命题的依据【4】。读后续写是基于语篇理解,为文章续写两段符合语篇逻辑关系且情节合理的结局,因此该题型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学生在读后续写中批判性思维缺失状况
目前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读后续写文章的基本内容,但无法从字里行间推断出文章的言外之意,无法基于文本已知信息正确分析文本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性格特点、观点态度以及心理状况等,对于文章的理解仅限于文本的浅层意思即字面意义,不能深度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内在线索和深层次的含义,同时,对文本的主题意义把握不到位,无法通过文章的细节内容正确地推断出文本的主题意义。对于读后续写中提供的两句提示句理解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偏题以及故事逻辑编写的不合理,无法与文章的语言、情节和人物情感态度保持一致,也无法对文章内容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总体表现为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缺失,因此,教师如何在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
二 在读后续写中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精读文本,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1)运用基础性提问,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扩充词汇量,以词汇为基础,为理解文本作铺垫。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模式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师在平常的读后续写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5W+1H的问题,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并了解发生的事件,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将以上问题的答案组织起来,对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相应的概括,教师通过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想表达的主题意义,实现英语文本阅读的深度学习。以2021年广州一模的读后续写为例,教师通过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对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的大致内容为Ben在客厅打篮球不小心把古董花瓶打碎了,他用胶水粘好,并告诉妈妈这是邻居家的猫从窗户里爬进来打碎的。
(2)利用情感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指引学生理解,分析和归纳文本情感脉络
在读后续写文本阅读当中,对于文本情感脉络的分析是最基本的环节,这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走向,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挑选出相关的情感类词汇以及能够暗含情感色彩的动作类词汇,也可鼓励学生画出时间轴,情感脉络的思维导图等等。例如以2021年广州一模的读后续写为例,可以让学生找出Ben的心情由upset到fear延伸到与妈妈对话时的nervous的相应的证据,包括Ben产生相应的动作变化,神态变化以及相应的环境变化,通过这些细节信息把握Ben的情感脉络线,并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以及提供的两句提示句推测接下来Ben的情感脉络走向。
(3)利用深层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推理、推导言外之意以及深度挖掘内在信息
在读后续写的文本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文本的信息点,了解人物的行为,从而推断出相应的人物性格或人物态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以及暗藏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创设特定的情景或提供相应的辅助图片帮助学生推断文本内容、情节走向以及人物性格等。例如在2021年广州一模的读后续写中,写道“The vase was not common decoration but an antique, which was hand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from 18 century.”可知这个花瓶很珍贵,所以Ben才不敢承认是他打碎花瓶。同时“H
is mother was clear that her son was lying, for all the windows were closed”但是他的妈妈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责骂,而是给他一块巧克力,这是为什么?在第一段提示句“The mother said, ”This chocolate is a reward for your imagination: a window-opening cat” 这句话暗含了什么?明明窗户没开不可能有猫进来,那么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第二段提示句“Now with some chocolates in hand, the boy’s bad attitude disappeared”为什么第一段只是给了一块巧克力,而第二段开头却是chocolates呢?第一段需要什么理由给这些巧克力呢?第二段男孩恶劣的态度消失之后又会怎么做呢?通过教师一系列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简单的搜索信息点式的提问到深层次运用逻辑思维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深挖这些细节信息,才能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文中信息点结合自己的思维,续写出符合故事情节走向和具有逻辑性的故事。
(二)深挖文本主题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5】。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索并归纳文本的主题意义,有助于学生运用分析、推理、判断、反思、辨别等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2021年广州一模的读后续写中,基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围绕这个主题探究Ben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撒谎原因,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Ben由撒谎到勇于承认错误,内心的释怀,诚实才是最珍贵的品质,同时引发我们对于正确教育方式的思考,妈妈知道Ben撒谎后并没有斥责怒骂而是给予巧克力这一举动,引导并鼓励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探究主题背后的意义,从而教育和引导学生能够做个诚实的孩子,并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赏析文本语言,促进判断和评价思维
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理解文本中词汇运用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实意图。探究语言的目的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能够为之后的续写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做铺垫。例如,我们只知道cover有覆盖的意思,但是用于cover his terrible action,掩盖他的糟糕行为,就非常的精妙。除此之外,一些动词例如:drop off, break down, drive away, race, deny, show no sign of anger 等等,都可以积累用于下一次的续写当中。
(四)搭建自由平台,鼓励多维联想和互动评价
每一篇读后续写都会有个结局,虽然结局需要具有正向积极性,但是结局并不是唯一的,续写的细节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感知探索分析理解文本内容之后,运用自我的思维给文章续写一个逻辑合理的多样化结局。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小组成员角色划分为idea contributor, drawer, writer 和presenter共同构思一个不一样的结局,由presenter进行相应的小组成果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对此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这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个成果输出,同时根据读后续写评分细则和多维评价反馈表开展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师生共价,学生能够在自我反思和对同伴作品赏析中,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升思维品质。
三 结语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当下英语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尤其在读后续写中,教师应该重视读后续写讲解时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一些浅显的提问上,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量,而应设置一些启发性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提问,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接下来的情节走向,同时提供相应的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和主题意义。因此,呼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读后续写文本中多分析、推理等,能够在分析推理之后,产生思维火花,建构一个全新且符合逻辑的故事结局。多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基于深度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发挥自我思考和思维能力,编写出逻辑合理并融入思考的结局,而一个有创意的结局也必须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读后续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更是思维水平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Elder,L. &Paul,R.2009.Clos reading, substantive writ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Foundational skills essential to the educated mind [J].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25(3):286-295
【3】Ennis,R. H.1985.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J].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44-48
【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5】梅德明、王蔷,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解读[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