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钻孔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颅骨钻孔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张利梅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   017000

【摘要】目的: 比较颅骨钻孔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血肿清除量、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发症发生及病死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NIHSS评分、住院时间、血肿清除量、ADL评分分别为(46.5±9.6)min、(10.2±3.9)分、(24.4±6.2)d、(77.2±9.1)%、(65.2±14.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37.9%、13.8%,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颅骨钻孔引流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较开颅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颅骨钻孔引流术;开颅手术

脑出血为脑血管常见疾病,而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以高血压为始动因素的非外伤性脑血管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占脑卒中的30%,此病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患者多表现为剧烈头疼、恶心、呕吐,常伴有躁动、昏迷、嗜睡,血肿对侧发生偏瘫,严重时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血肿、解除颅内高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随着影像学、立体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外科手术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段,传统的开颅手术麻醉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效果不甚理想,颅骨钻孔引流术逐渐受到青睐。本文分别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排除外伤、动脉瘤、动脉畸形等原因引起的脑出血、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3-78岁,平均(54.7±4.8)岁,出血量31-88ml,平均(58.9±6.4)ml;高血压病史3-11年,平均(4.8±3.7)年;发病距就诊时间1-24h,平均(8.4±2.8)h;GCS评分4-15分,平均(7.9±3.2)分;出血部位:基底节26例,丘脑20例,脑页部13例;其中轻型11例,中型35例,重型13例;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9-80岁,平均(55.9±5.4)岁,出血量30-87ml,平均(57.3±7.6)ml;高血压病史4-10年,平均(4.95±3.5)年;发病距就诊时间3-24h,平均(8.2±2.5)h;GCS评分4-15分,平均(7.6±3.6)分;出血部位:基底节28例,丘脑17例,脑页部14例;其中轻型13例,中型33例,重型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可比。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利用头颅CT,测量并定位出血肿最大层面,确定靶点和穿刺路径,注意避开血管,实施局部麻醉,于头皮作3-4cm切口,撑开头皮,在颅骨上钻一骨孔,电凝硬膜边缘,“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按预定穿刺路径插入12F硅胶管,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教育论文抽出2/3的血肿量后固定引流管,术毕;术后将2万U尿激酶+5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内,夹闭2-4h后放开,8-12h/次,密切复查头颅CT,观察引流管位置及血肿量,血肿抽出85%以上时拔出引流管。

对照组实施开颅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60°,采取气管插管下全麻,头颅CT定位血肿穿刺位置,选择额颞马蹄形切口,游离骨瓣,蝶骨向前下咬除,分开额叶和颞叶,暴露岛页,用脑针穿刺约1cm进入血肿腔,注意避开血管及重要结构,然后切开岛页进入血肿腔,用吸引器抽出血肿,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定无出血后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保持呼吸通畅、降颅压等综合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NIHS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46.5±9.6)min、(10.2±3.9)分、(24.4±6.2)d,均低于对照组,首次血肿清除量、ADL评分分别为(77.2±9.1)%、(65.2±14.4)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37.9%、13.8%,对照组分别为79.3%、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长期高血压使脑底的小动脉管壁发生纤维样或玻璃样变性及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血管壁强度,导致局限性扩张,形成微小动脉瘤,患者过度体力、脑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剧烈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脑血肿,而血肿急性膨胀引发脑疝,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微血管发生痉挛、梗阻、坏死;另一方面,血肿释放出的毒素损害周围脑组织,使其水肿、变性、坏死,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钻孔引流术、锥颅碎吸术、小骨窗清除血肿加引流术等。开颅手术术野较宽,可直视下较充分的止血,故降低了再出血的发生率。去大骨瓣减压可明显降低脑疝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立体定向CT定位、CT定位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等的目的是可较彻底的清除血肿,从而实现有效的减压,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脑组织,以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尿激酶可激活内源性纤溶酶原和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对血肿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同时可清除抑制因子,减少其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其不良反应少,可反复使用。

综上所述,开颅手术治疗HICH在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组织损害方面优于钻孔引流术。但开颅手术由于存在创伤大等缺点,因此应在术前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状况、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因素,再选择合适的术式,但不管何种术式,均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病死、病残率,改善生存质量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浩,张红金,陈剑平.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38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1367.

[2] 宋少军,费舟,章翔.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压变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15(9):532-534.

[3] 彭森,陈忠庆,唐忠志,等.急诊超早期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815-816.

[4]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4.

[5] 张荣军,王晓峰,李栓德,等.复发性脑出血.国际脑血管炳杂志,2010,18(8):595-598.

[6] 张志友,丁素云,曹爱华,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时机的选择及再出血的防治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 6(5):827-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