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410138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突破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质疑问难、勇于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进一步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思维的重要载体,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高层次的精神状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阅读、鉴赏和创作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其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一)传统教育观念固化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师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在这样循规蹈矩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而且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师讲解完成后,如果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节内容将一直会是学生的疑惑点,所遗留的难题越来越多,学生将会越学越没有信心,失去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大学课堂教学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为了赶课堂进度,会讲解过多的课堂内容,这样就会在减少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时间。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经验不足,备课方面不够充分,没有合理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没有进行积极引导;二是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制力低,所储备的知识量较少,不能很好的对教师给出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和思考。
(三)过于在乎考试成绩
202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双减政策”,里面明确规定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抓教学质量,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后,家长就会通过题海练习来提高学习成绩。在这样繁重的作业压力下,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而学生则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长此以往,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做题时思维能力较差,很多问题只是停留在见过并没有思考步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将会被打击;二是题做多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独立思考能力不断下降,只是为了考试成绩。因此,为了夯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应该增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展开多种评价方式,学生是发展的人,不能单单只看重学生成绩。
(四)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单方面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的获得和吸收的知识参差不齐,学生跟着教师思维而不再独立思考,只是单方面的接受教师的思路,降低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将不会的问题积压在一起,就没有了学习成就感,同时因为沉重的学习压力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我国社会建设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是目前我国教育系统中贯穿始终且与生活实践有着紧密联系的重要科目,其是学生展开综合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其未来进入更高难度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语文人才的培养便是抓住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值得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用较为宽广且灵活的视角去分析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变现行为实现,对于社会事业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具稳定性。
(二)构成人才核心素养的关键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构成当代人才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其适应终身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硬性条件之一。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大部分,其中自主发展是重要的关键因素,其包括了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自主性的人格,学生的人才培养才算初步完成。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完成长期的知识积累后,对自身吸收消化的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其散发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的综合体现,是建立在现实上的无限想象能力升华,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在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或较高难度的难题时,其视角更为宽阔,常常能够在僵化的教学模式中发现创新点,从而进行个人素养的升华,是其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能力提升手段。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它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心理活动,是人类获得知识,增强能力,不断进步的源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三)有助于探寻知识本质 ,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影响下,深度教学策略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意识,进一步探寻知识的本质。在实际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度教学作为全新提出来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推动教师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能启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有效提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知识的本质,综合提高课堂的教学策略。在实际的学习中,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学习进度跟不上整体的教学进展,而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以至于认知结构并不完整,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必要的,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教育界提出来创新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学生能自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思考能力,发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带领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思维。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讲述《短歌行》这篇诗歌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体例是什么?其次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才可以了解,以及结合自身的知识,因为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教学要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实践,进而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授《祭十二郎文》一文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对文中所写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如为什么韩愈会写这篇祭文,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些讨论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基于文章内容及作者笔下来展开的,都是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的基础上展开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去了解它,并积极地去探索它、认识它。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秋水》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你认为庄子的一生是怎样的?以及庄子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以及这则寓言是如何说理的?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在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果你是庄子你会怎样写这篇文章?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答案。
(三)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结果为导向,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仅仅是作为对学生成绩好坏的衡量,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肯定的语言,表达鼓励与赞扬,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即“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接受能力等因素,毫无保留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造之源,离开了实践,创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实践经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大学语文课程要适应这一形势,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这一优势,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科研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比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学语文教学应特别重视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敢于在教材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的想象、联想,敢于对一些问题进行否定,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五)转变思路,建立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课程,要实现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从知识传授型到素质提高型,再到能力发展型的转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去探索、实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讲述《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时,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如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然后由老师引导总结;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与思考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他们走到社会实践中去,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实践平台。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以阅读为基础,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对知识的掌握。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以阅读为基础,将阅读与学习、研究结合起来,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阅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读者主动参与,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信息和思想内涵。同时,大学语文教学中还应倡导“讨论式”阅读和“对话式”阅读。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和对话,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讲授《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先阅读这篇文章,理解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自主的探究。之后以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不仅仅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结语: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师应以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与鉴赏、创作活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次是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于桂俊.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祝欣.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5,4,(10):107.
[3]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文光.万美莉《氓》创新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2).
[5]管然荣.赵月华.于晓丽等 如何确定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J].中学语文教学,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