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雅都幼儿园 726300
摘要:家园共育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转变观念,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与家长沟通;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师、家长、平等合作、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角色到位,才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性。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呢?
一、转观念,正位置,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长期以来,受陕隘教育观的影响,有些教师往往自以为是行家里手,把家长看成是单纯的受教育者,是幼儿园旨意的执行者,家长工作往往变成了“教育家长”,“配合”变成了“支配”,联系变成了单向的“信息输出”,这样势必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形不成教育孩子的双向互动,无法发挥家长的作用。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放下架子,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相互探讨,真心实意地把家长视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伙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还应该虚心向家长学习,家长虽然不一定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也不乏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二、积极沟通,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沟通就是通过交流让彼此的观点、感情等进入对方的心灵,以求得相互间的理解和接纳,从而创造和谐的新关系。家园之间能否形成合力,合力大还是小,关键取决于家园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程度。这种沟通是双向的,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成绩和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只有这样相互沟通和了解,才能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态度要端正。
教师要保持诚恳、热情、执着的态度,对每位家长热诚相待,不管是否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要与家长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前提条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恳中透出的对孩子的热爱和负责,是打动家长的“圣方”。遇到挫折(如家长不信任、不尊重)时,更需要执着的诚恳,不气馁,不急躁,不厌烦。
2.沟通方法要讲究。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法。首先,教师要善于聆听,积极给与反馈,注意表情、体态、语言上的支持,鼓励家长表达其观点。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让家长感到教师的真诚,从而愿意进一步交换意见。其次,聆听时,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与其讨论。再次,还要有策略地描述孩子的行为,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3.沟通方式要多样。
教师和家长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沟通,如“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长天地”、入离园接待、园办报刊等。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形式,还可以创造开辟新的形式和渠道,如网络沟通、短信沟通等。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方式,最应重视地是要与家长及时、经常性地沟通,促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4.沟通注重个别化。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容易重整齐划一,缺乏个别对待。幼儿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家长的性格、心态、素质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及家长的情况、特点,采取个别化的沟通,运用适合的沟通形式,和家长共商教育对策。如和性格内向、不善交谈的家长,可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与其交流;工作忙,没有时间当面交谈的家长可利用电话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开发资源,引导家长积极参与。
家长不同的职业、经历、能力、素质等都成为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有利条件。只要出于教育儿童的目的,本着尊重、理解、平等、互惠、协商、自愿的原则,家长是会满足教育需要,积极支持工作的。从操作过程来看,除了利用家长提供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之外,还要有效地利用家长的智慧,完善充实教师的认识、思考和知识体系;利用家长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消除教师的思维局限;利用家长的多种才能、才艺,丰富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请一些有特长与才能的家长来园给孩子讲课和演奏;请具备条件的家长志愿者到班上去,安排他们带一个组,给孩子讲故事,念幼儿读物,带领孩子游戏等,教师则给予指导。家长参与体现了家园间相互作用的伙伴关系,对幼儿、教师、家长都有裨益。对幼儿来说,家长参与尤其是参与教育活动,能激发孩子的情绪,提高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幼儿更多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获得有关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家长通过亲自参与,可以了解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情况,并分享到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这样,家长、教师双方的教育目标会不断趋于同向,相互协调,形成教育合力。
四、做好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如果不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取得教育共识,协调一致进行教育,最终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开展家教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能,是家园共育的一大重要任务和内容,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丰富家教理论知识,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善于总结家教指导经验,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其次,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必须从实际出发,不仅要注意根据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指导内容,同时要注意从家长的角度选择指导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家长的兴趣,受到家长的欢迎。再次,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家教指导环境、氛围,善于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潜在的教育能力,在指导中尽量淡化指导的痕迹,以朋友的口吻亲切与家长交淡,与家长一起讨论。同时,形式要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过渡,要有利于家长由被动向主动演变,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家教指导形式的现代化。主要包括采用触摸式电脑接受家长的个别咨询,通过网页、网站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E_mail|、QQ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通过互联网检索家庭教育资料等。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如通过家教经验交流、家教专题研讨、家长对口帮助等活动,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育儿经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将家园共育纳入教育研究的范畴,真正做到家园相互配合,步调一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