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讨依恋焦虑在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湖南省及安徽省59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2)依恋焦虑在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绪智力在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感知父母冲突;线上社交焦虑;依恋焦虑;情绪智力
1引言
随着社交媒体呈指数级增长,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的人开始频繁使用各种网站建立联系。线上社交焦虑是指在线社交环境中的人际互动产生不适和紧张感,表现为过度担心被他人否定或贬低[[1]]。
当前关于线上社交焦虑的测量方式除了对用户社交网页进行内容信息编码的资料分析法之外[[2]],还有利用行为诱发的实验法以及量表法。Brand[[3]]提出的(I-PACE)模型认为环境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进而影响其行为。父母之间粗暴的言语或身体冲突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不适、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不良后果[[4]]。
1.1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的关系
感知父母冲突主要指父母之间的言语或身体的攻击与争执,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冲突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他们在线上社交中的体验和表现。超人格模型认为在线社交对用户具有更优化的展示功能,经历不安环境的个体会更倾向于在社交平台弥补,社交网络虽可以带来积极自我评价,但容易错误地感知他人情感让个体陷入新的社交困境中。故本研究提出假设1:感知父母冲突能正向预测线上社交焦虑。
1.2 感知父母冲突对线上社交焦虑的影响:依恋焦虑的中介作用
依恋焦虑是指个体对被厌恶抛弃的焦虑担忧程度。依恋理论认为早期婴儿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依恋风格会延伸至到成年人际关系中。父母冲突的负性影响在成年后因不安依恋状态更难以关心他人和自身的真实情感需求,在社交环境中过于忧虑否定。依赖焦虑高的个体可能会因缺乏沟通和关系维持技能,进而恶化人际交往问题。故提出假设2:依恋焦虑在感知父母冲突正向预测线上社交焦虑中起中介作用。
1.3 感知父母冲突对线上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情绪智力是一种处理和加工情绪信息的综合能力,能帮助个体有效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建立联系,从而缓解消极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温暖的家庭氛围与教育方式可以正面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父母间冲突也会影响儿童与他人的情感互动能力,难以摆脱和抽离负性情绪。故提出假设3:情绪智力在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综上,本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和依恋理论构建了一个并行中介模型,探讨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了湖南省和安徽省高校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62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97份,有效率95%,其中男生240人,女生347人,本科生562人,研究生35人,被试的年龄在18-25岁之间,M=20.41。
2.2工具
2.2.1 感知父母冲突量表
使用Grych编制,池丽萍修订的《儿童感知父母冲突量表》,采用4点计分。共40个题项,该量表对大学生群体同样适用,克隆巴赫系数为0.83。
2.2.2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使用Brennan编制,吴薇莉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共18个题项,采用5点计分法。本研究选取其中依恋焦虑维度作为研究变量。
2.2.3 情绪智力量表
Schutte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采用7点计分,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2.2.4线上社交焦虑量表
使用《社交媒体用户线上社交焦虑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
3 结果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
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在程序上进行了控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18个,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5.62%,故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对各个变量平均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感知父母冲突与依恋焦虑呈显著正相关,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与线上社交焦虑显著呈负相关,具体结果如三线表。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系数矩阵
变量 | M | SD | 感知父母冲突 | 成人依恋焦虑 | 线上社交焦虑 | 情绪智力 |
感知父母冲突 | 2.51 | 0.56 | ||||
成人依恋焦虑 | 2.74 | 0.99 | 0.515** | |||
线上社交焦虑 | 3.31 | 0.88 | 0.736** | 0.387** | ||
情绪智力 | 4.96 | 1.09 | -0.326** | -0.206** | -0.368** |
3.3路径检验
对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Amos 24.0进行的并行中介效应分析,使用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表2 并行中介路径检验
路径 | 非标准化 系数 | 标准化系数 | S.E. | C.R. | P |
感知父母冲突→成人依恋焦虑 | 0.90 | 0.52 | 0.06 | 14.66 | *** |
感知父母冲突→情绪智力 | -0.53 | -0.33 | 0.06 | -8.43 | *** |
成人依恋焦虑→线上社交焦虑 | 0.11 | 0.14 | 0.03 | 3.71 | *** |
感知父母冲突→线上社交焦虑 | 0.52 | 0.39 | 0.06 | 9.53 | *** |
情绪智力→线上社交焦虑 | -0.18 | -0.21 | 0.03 | -6.03 | *** |
路径 | 效应值 | Bias-corrected 95%CI | Percenntile 95%CI | ||||
Lower | Upper | P | Lower | Upper | P | ||
路径1 | 0.10 | 0.042 | 0.164 | 0.00 | 0.042 | 0.163 | 0.00 |
路径2 | -0.094 | -0.139 | -0.058 | 0.00 | -0.137 | -0.055 | 0.00 |
总效应 | 0.527 | 0.397 | 0.648 | 0.001 | 0.402 | 0.651 | 0.00 |
表3非标准化的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注:路径1:感知父母冲突-依恋焦虑-线上社交焦虑;
路径2:感知父母冲突-情绪智力-线上社交焦虑;
3.4感知父母冲突、成人依恋焦虑、情绪智力、线上社交焦虑关模型的构建
采用 AMOS 24.0 ,以感知父母冲突为自变量X,线上社交焦虑为因变量Y,依恋焦虑M1、情绪智力M2为中介变量建立并行多重中介模型。模型拟合指数c2/df=1.307,CFI=0.999,TLI=0.996,RMSEA=0.023,模型拟合可以接受。如图2所示,图中各路径系数为标准化结果,各系数均显著,可见多重效应模型能较好解释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的作用。
图1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及路径系数
结果所示,感知父母冲突对线上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是0.39,p < 0.001,说明中介变量为部分中介,感知父母冲突正向预测线上社交焦虑。在路径1中,效应值为0.10,中介作用显著,说明感知父母冲突通过提高成人依恋焦虑,进而提高线上社交焦虑。在路径2中,中介效应值为-0.094,p<0.05,占总效应的17.7%说明情绪智力中介作用显著。
4讨论
本研究明确青年群体线上社交焦虑问题,儿童对感知到父母冲突产生威胁可能导致儿童社交环境中适应不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是影响情绪智力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的父母来学习情绪交往技能,难以控制情绪的父母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在社交环境中也得到了证明。
4.1 依恋焦虑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感知父母冲突能够通过依恋焦虑的中介作用强化线上社交焦虑状态,这一结果研究假设一致。感知父母冲突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影响个体依恋焦虑状态,进而负面影响线上社交状态。
个体将在线平台视为一个可行、安全和高效的结识朋友的环境,但补偿假说认为个体进行自我补偿的同时也容易由于缺乏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的信任而产生不适和社交焦虑,或者通常担心被拒绝或受伤害,更易在社交网络中过度的自我保护,评价更敏感,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社交焦虑,增加线上社交焦虑的风险。
4.2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在感知父母冲突与线上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当观察到父母之间的冲突和负面情感表达时,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或学会采用不适当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感。这可能会使他们在线上社交环境也难以有效地处理和表达情感。儿童发展理论也认为冲突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情感不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这些都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情绪智力较低的个体可能会在线上社交互动中难以正确解读他人的情感表达,导致误解、不适当的回应或社交冲突,进而增加线上社交焦虑水平。
4.3研究意义及研究不足
本研究揭示了感知父母冲突如何通过成人依恋和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线上社交焦虑。这有助于为进一步的线上社交焦虑研究和干预提供了基础。关注个体的情绪调适能力以及对亲密关系和社交互动的态度和期望,对于开展干预措施和提供支持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潜在不足。使用自陈报告和主观评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可能导致受试者的主观偏见,在之后的研究中可参考生理指标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个体,结果的推广性和适用性可能受到限制。研究可能没有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线上社交焦虑的因素,在之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可以更优化。
参考文献
[[1]] Alkis Y, Kadirhan Z, Sat M.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social media user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72: 296-303.
[[2]] 陈必忠,郑雪,孙晓军.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线上社交焦虑:社交媒体认知超载和特质正念的作用[J/OL].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05)
[[3]] Brand M, Young K S, Laier C, et al. Integrating psychological and neuro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pecific Internet-use disorders: An Interaction of Person-Affect-Cognition-Execution (I-PACE) model[J].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6, 71: 252-266.
[[4]] [1]王鸿飞,杨玉川,董妍等.父母冲突与学业情绪:学生感知父母冲突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1,No.254(08):73-78.
苗梦婷,女,2000,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