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李权军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东成镇初级中学

【摘要】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知道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观察力。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深入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地理;实践策略

要知道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成效。因此,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体现出学科特色。初中地理作为中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其次,地理学科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完成相关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长江流经区域是我国地势最低处,形成了很多河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长江发源地区的特点、长江水系和其他河流有哪些不同之处等内容。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二、地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在地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二)培养积极心态: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乐观、自信、毅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地理学科往往涉及多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学习和研究这些现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适应。

(四)增强抗压能力:地理学科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增强抗压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抗压能力以及培养环保意识。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实施。

、地理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地渗透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多种文化并存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所处时代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应该积极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例如:在《水资源》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将我国人口与水资源分布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然后再让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数量会对水资源产生何种影响。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可利用的水资源占陆地水体的比重,可让学生懂得要珍惜用水,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不仅包括人文地理知识,还包括自然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衣、食、住、行、农业、自然灾害的六张图片,通过图片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紧接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不同的季节,大家的衣服穿着一样吗?这说明什么问题?”“气候对我们的饮食、住宿有什么影响吗?”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能够较好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回答时可以结合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来回答问题,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气候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其次,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还要注意结合当前时事热点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讲解《中国河流和湖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河流中,找到长江、黄河,塔里木河,让学生就这几条河流的最终流向召开讨论研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三)设计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地理学科涉及到地球、大气、海洋、生物、人类等多个知识领域,其中每一个知识领域都可以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教师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师可以先将一个小球放置在教室的中央,然后让学生拿起小球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将一根透明的细线悬挂在教室中间的天花板上,然后让学生拿着细线不停地转动,观察细线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细线在不同的方向上的运动情况。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或者,在教学《中国地势与地形》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给学生展现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让学生在观察动态地势地形中,能够在心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实验印象,从而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和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特别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的特殊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每一章节中。要知道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度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出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好的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文芬. 指向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野外考察活动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23,No.917(16):45-48.

[2]林香妹.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地理教学[J]. 亚太教育,2023,(10):14-16.

[3]董丽欢.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 甘肃教育研究,2023,No.23(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