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的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探究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的结合

张丽

山东省人民防空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建筑物的数量逐年增长。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日趋严重,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灾体系。特别是城市“平灾两用”的应急避难所,是保障市民安全、未雨绸缪、整合社会力量、健全防灾体系、保护市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举措。然后,本文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的基本情况及概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人民防空;疏散基地;

前言:我国的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发展历史比较悠久,随着人民防空疏散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设计图纸、工程状态等数据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建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势在必行。鉴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与应急避难所的诸多相似性,应将二者之间相结合。要认识到共性、区分特征、坚持两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的需求还很大。例如,其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范围、针对特定的灾害类型等,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探讨和改进,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具体的实例,因此,本文希望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应急避难场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基本情况及概念

1.1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情况及概念

自2008年起,汶川和玉树相继发生了特大地震。“防震防灾”工作继续强化,2016年将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放在第一位,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减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的转变,从应对单一灾减向综合减灾转变,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避险、临时安置的场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在城市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后,城市人民防灾避险、临时安置的场所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类。

1.2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基本情况及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防空工程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防空办公室、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制定了《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建设标准》。在城市发生严重灾难时,它还可以成为城市的防灾、避险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民防空疏散基地是保障城市在战时安全、物资和设施安全撤离的重要保障,是相关负责人未雨绸缪、以人为本的重要措施。人民防空疏散基地的建设对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建筑性质多为战争用途。由于缺乏社会资金,缺乏建设渠道,所以应借鉴人民防空疏散基地的成功经验,采取平战相结合的方针,在战争时期,作为疏散指挥和保障中心,平时也是城市防灾、避险的重要场所。在建设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采取恰当的转变措施,以达到平战的两用的目的。

2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原则

根据规划,分区统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既要按照城市整体防灾规划,又要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其应急避难所的作用,做到日常与灾害的协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坚持“安全性”的理念,即在保证城市的防灾、避险功能的同时,尽量满足城市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的需要。利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努力实现“平灾结合”,既是平时的主要作用,也是防灾减灾的宣传和演习,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进行应急避难和救援。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尽可能实现“一物两用”,体现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既要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满足灾害防治的需要,实现防灾效益,给周围的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

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与设施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首要作用是安置受灾人民,并为周围地区的人民提供安全的避难所。要实现这一基本作用,就必须保障紧急运输、紧急救援的设施,以满足灾区人民的居住需求。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灾后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以下种基本功能:应急管理、应急安置、应急交通和应急设施。应急管理包括应急指挥、通信、医疗、储备、运输、维修等;应急安置包括应急宿舍、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运输包括应急通道、应急出入口、紧急停车场、紧急停机坪等;应急设施主要有应急供水、垃圾回收、应急厕所、应急标志等,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在城市紧急避难设施的建设中,除以上四个基本条伯之外,还必须兼顾防灾功能的实施。

4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的结合的有效措施

4.1最佳通信手段的选定

经过几年“风雨飘摇”的发展,人民防空应急通信系统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通信技术体系,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其通信手段和作用也各不相同。也有一些通信设施比较先进,但信号的强度并不理想;或者可以实现最优的通信质量,但传输距离与范围略有欠缺;也有可能是通信强度达到了要求,并且传输距离和范围达标,但是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人民防空环境,应尽可能地适应人民防空的发展需要,选择最优的通信手段和方式。例如移动卫星通信,这是一种既能跨越遥远距离的通信技术,又能改善通信工作,特别是在2013年雅安芦山大地震中,由于其它通信设施的通信信号被干扰,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及时挽救了损失。

4.2调整专业训练

定期培训人民防空专业技术人员,为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提供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适应战时应急通信的需要,以提高人民防空人才队伍素质为主要内容。人民防空专家要积极参加地震灾害,随时做好防灾准备,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同时,要做好人民防空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例如:通过对城市重点对象的破坏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对灾区的影响,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其高效运行。同时,各级人民防空机关要加强日常短波通信的培训,模拟复杂环境下的无线通信能力,为今后的应急救援和今后的防空袭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4.3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

灾害频发区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民的心灵。在发生突发性灾难的时候,人民对防空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虽然我国政府每年都在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并且在人流密集的广场、各级高校、中小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都会定期举行军事训练,但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人民的防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针对妨碍人民防空通信系统建设的不法行为,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惩治,既能保证人民防空系统的安全,又能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又能适应当前国防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的建设速度。

4.4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区群众自救的原则,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治和社会组织的功能。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救灾需求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政府和社会救灾协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恢复重建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总之,城市安全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根本,也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城市的聚集作用日益显现,但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未得到提高。要加强防范意识,加强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城市应急避难所与人民防空疏散基地进行规划与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和推动城市应急避难所与疏散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建立健全的应急避难所的体系,确保灾民在灾后可以迅速获得安全的安置和生活。推动防灾减灾、促进防灾减灾及人民防空工作的发展及完善,建设现代化城市与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关亚南.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建设与平战结合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6(27).

[2]黄国东.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平战结合设计策略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2):155-156.

[3]蒋蓉.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5.

[2]李继东,周长兴,荣博.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以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