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一体化”德育润童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家校社一体化”德育润童年

李晓艳

莱阳市团旺中心小学 265200  

近年来,学校以育德为先,成人为首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构建了新式德育模型——“家、校、社一体化德育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全员参与育人、全程实施素质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机制,重新塑造教师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德育的辐射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的互动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生活情境化,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而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无缝对接,构建德育“学校日常化、家庭同步化、校外社区化”的德育网格新格局。

从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要实施“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正常运转,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家庭在工作中应坚持“原则导向”,工作才会相得益彰,持续发展做出实效。在实践中,实施家校社一体化德育应遵循一下三条原则。

一、计划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是推进家校社一体化德育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家校工作千头万绪,牵扯面较广,情况也很复杂,稍有不慎,工作就会陷入盲目,导致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引起双方的不满,影响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可见,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坚持“计划性”原则非常有必要了。坚持计划性原则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 预见性。科学预测是家校双方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任务、目标、方法、措施等都要做出科学预测。预测应结合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实际做出预测。预测准确,是保证家校社一体化德育模式的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
  2. 针对性。拟定计划,不能天马行空,随意而为,要基于实际,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工作计划既要体现指示精神,又要能落实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3. 可行性。充分考虑现实情况,要立足发展,基于实际,计划具有可行性。德育目标不要定的过高,容易导致力不从心,导致计划落空;当然目标也不能定的过低,容易导致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约束性。计划应有家、校、社三方共同去讨论而定,对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安排的具体时间和节点,活动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三方都应该做到了如指掌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三方都必须按时参与,协同开展工作,不得违背和拖延。

二、合作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而彼此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一种行准则。合作性原则的坚持,能大大增强家、校、社三方对德育工作的“融入感”。 合作性原则是推进家校社一体化正常运转的基础。坚持合作性原则,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方向一致性。在实施过程中,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家、校、社三方应以培育完整、独立的人为教育理念,求大同,存小,对德育实施的目标、实施的手段与方法、具体的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应有基本一致
  2. 规范明确性。合作要规范,是指三方在活动中要形成共同认可的群体规范行为。合作规范明确,能对三方在行为中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这样,在合作中,才能做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真正做到齐抓共管,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完成预期的教育目的。不至于造成工作脱轨或者异化
  3. 气氛和谐性。三方要相辅相成、互促互补、共同发展。提高四个意识:一是角色意识。二是责任意识。三是平等意识。四是沟通意识。这样一来,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实现共赢的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能搞“一言堂”。学校教育要积极的融入社会教育。

三、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就是实际的效果。要求教育要求真务实,教育工作者要真抓实干,教育过程要重实情、办实事、讲实效。实效性是推动家校社一体化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有利于增强三方对工作的获得感。坚持实效性原则,工作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察实家校社一体化德育模式的实施要基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这不仅关乎学校,还牵连家庭,社会环境也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就要联系社区,联合家庭、结合学生实际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安排过程以及选择方法。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应和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理,不至于盲干瞎干。

2、落实落实就是把德育工作切切实实的落到实处,这是保证德育成效的关键。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将德育工作边缘化,杜绝学校工作计划与德育实践出现脱节的现象。要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首先有严格按照制订的工作计划,认真扎实的开展工作,其次要将工作纳入常规管理时期,常规运行。

3、做实做实就是工作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从严要求,深入到底,宽于到边。在实施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说过、做过、点到为止,做做样子而已,而是要倾心尽力,对工作较真,关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会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好,德育工作才会有成效,三方合作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德育工作关乎学生的成长,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遵循为学生的身心奠基,为学生的人生铺路

的理念,以德育为纲,教育为辅,文化为基,课堂为地,活动为径,多元评价,共同育人的德育模式,让教育回归童心,引领学生在多彩的土地里享受生命的成长。

构建德育学校日常化、德育家庭同步化、德育校外社区化的德育网络新格局。以学校教育做主导、让家庭教育做依托、使社会教育做主线的德育教育模式,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通过建立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实施、全面育人的助推机制,重塑教师的教育观念;运用德育的辐射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开展教育互动;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从而实现家社的对接,共同架起学生生命成长的七彩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