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

/ 2

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

金秀萍 刘俊吉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法特镇中心小学校 132619

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倾听花绽的声音,学校才有真正美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都需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接触,而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就要遵循理解的原则、坚持尊重的原则,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给学生争辩的权利,要善于架起家校间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并使家长参与到班级教育活动之中。

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未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回答十分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接触,而这种心灵的接触先决条件是建立良好的新型的人际关系。我在实践中在努力探索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型教育方式——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我认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而素质教育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造就出德才兼备的人,那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则是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并有情感地在潜移默化当中施教。

小学生年龄小,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作为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一、教师要遵循理解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面对的是极容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地心灵的接触。”是啊,如果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逐渐向教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觉,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得师生之间有更深刻的沟通。教师应除去包装,卸下层层“面纱”,用心去读懂每一位学生,充分理解他们,热情地关心,爱护他们。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随意扼杀学生的兴趣,而应该为他们适时地提供兴趣的空间。如果我大声斥责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嘲笑他画得什么都不像,那么会伤他的自尊心,降低他画画的兴趣,对他的成长很不利。教师高高地在台上,可以向学生布置要求,可以训斥或表扬每一个学生,高高的讲台可以助威严。但这种方式只能使学生以教师的情感、要求为准,学生总是听从、服从。只有平视学生,有一颗童心,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以一个朋友的角色,放弃高高在上的权威,拿出宽容和理解,才会得到只有朋友才能获得的真心。

二、教师要坚持尊重的原则。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与苦恼。”班中那些平平常常、不声不响的“中间生”,他们人多势不众,既没有优秀生的成绩和威信,也没有后进生那么多的缺点,使得“中间生”陷入受“冷落”的尴地境地,其实这些学生也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同样渴望教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如果教师抓住这一点,经常提醒他们:“你们可以表现得更好。”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进取心,那么他们之中肯定会有许多同学步入优秀行列,扩大优秀生的队伍。

“中间生”很容易因被忽略,被冷落而产生自卑心理。过去提倡“抓两头带中间”,好学生受宠,而大部分学生受到冷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尊重“中间生”。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教师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旬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呐,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可现实往往让他们失望,因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劲头也不高,参如集体活动勉勉强强。“没有人会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些“中间生”都有这种想法。甚至有的故意捣乱,为的是引起教师、同学的注意。这些学生,在感情上游离于集体之外,对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要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

三、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首先是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好奇、好动是其特性,所以常说错话、办错事,教师应理解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既保全学生的面子,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信任和期望,从而激发他进行自我教育。

宽容,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在宽容中,提供转化条件,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消除其恐惧不安的心理,使其萌发自尊自爱的心理,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爱。教师要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情,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亦应毫不例外地给予至真至诚的爱,因为爱使教育成功的条件。作为教师,我们不妨都来尝试运用宽容这种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在宽容中健康地成长!

四、教师要给学生争辩的权利。

俗话说:“黄金无足赤,白玉有微暇。”学生在学校里求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弱点、缺点,乃至犯一些错误。他们犯了错误之后,常带着消极的心理,对学校、对教师存有疑惧、戒备。如果教师此时不能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是简单粗暴地凭事情表象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甚至由于主观印象而带有色眼镜去处理,往往会遇到学生不服、反驳甚至顶撞的情况,内向的学生则会更加沉默,甚至造成自我封闭的严重后果。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把话说完,给学生争辩的权利。

碰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应该让其陈述事情发生的经过,既要分析学生的主观因素,又要对事情发生的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逼着学生认错,不让学生“顶嘴”,表面上是维护了教师的尊严,实际上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时还会造成被动或僵局。

从科学的角度讲,教师给学生争辩的权利,好处是明显的。首先,从争辩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发生某种错误的北京、调节以及心理动机,这样,批评教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批评对学生有粗暴行为的教师时指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当学生面对教师批评不服、反驳甚至顶撞的时候,教师的第一态度是给学生争辩的权利。

五、教师要善于架起家校间的桥粱。

教师富于引导性、情感性、激励性的评语,家长温馨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通过给学生写评语,不管是采用评定的方式,还是聊天的方式,都是在向学生传送这样一条信息,老师、家长都在关注你,别怕困难,我们会帮助你;让学生充分相信老师、家长。通过读评语,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每一阶段的表现,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还有欠缺,为更好地支持学校工作打下基础。

有时教师一句平常的话语,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因素是多元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尊严、有自信、有爱心、有担当,使他们充满正能量,他们的成功就是带给我们最好的回报,我们尊重理解善待学生,也是变向地善待我们自己。